在有著“長江航運鉆石段”美譽的長江江蘇段,有這樣一群港口正悄然蝶變。搭乘“集約高效”、“江海聯動”等一體化發展戰略,江蘇省港口集團著力強化協同效應,“江蘇港口”的品牌力量正在不斷彰顯。
三年前,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戰略,落實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部署,作為交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試點,經江蘇省委、省政府批準,江蘇省港口集團正式掛牌成立。
三年后,綠色智慧平安港口建設成效明顯、樞紐港口“交相輝映”、港航優勢互補高效協同……江蘇省港口集團堅持“區域一體化+專業化經營”生產經營體系改革,踐行綠色安全發展理念,實施集團總體發展戰略和信息化發展戰略雙輪驅動,推動寧鎮揚、蘇州兩大樞紐港良性互動,港口、航運、物流、水上綜合服務四大主業板塊協同發展,一幅江蘇港航新時代的藍圖正漸漸清晰。
體系改革 推進整合“加速度”
2017年5月,作為江蘇沿江沿海港口、岸線、航運等資源一體化整合的重要平臺,江蘇省港口集團掛牌成立。自成立之日起,江蘇省港口集團就是帶著“一體化”的初心與使命奔赴前方。
自成立以來,集團堅持“區域一體化+專業化經營”生產經營體系改革,對標一流管理、建設一流港口,以專業優勢和體系優勢迎接挑戰、贏得市場。
以集裝箱業務為例,集裝箱是現代運輸業的一項重要技術改革。集團自成立之初,就將集裝箱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促進江蘇運輸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多式聯運、鐵水聯運。2017年12月17日,集團成立長江集裝箱事業部,不斷優化集裝箱碼頭功能布局和資源配置。2020年10月16日,江蘇省港口集團積極探索服務國內大循環、推動與國際大循環接軌的有效途徑,推進“集裝箱板塊實體化、公司運作化”,成立江蘇省港口集團集裝箱公司,進一步推動航線網絡化、攬貨網格化,全力打造港口板塊集裝箱品牌。經過三年的實踐探索,集團集裝箱區域聯動優勢逐步顯現,市場地位持續提高,基本形成以南京港、太倉港為樞紐的集裝箱海江河聯動布局。2020年,港口板塊集裝箱業務在一季度同比下降12.4%的困難局面下,堅持年度工作“目標不變、指標不減”,8-11月連創歷史新高。
這也只是集團在“專業化經營”方面的一個縮影。三年來,集團大力統籌業務板塊整合,先后成立長江集裝箱事業部、信息中心、大宗散貨事業部、航運事業部等統籌各專業領域資源。三年來,集團在以南京港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為核心的寧鎮揚江海中轉綜合樞紐,先行先試寧鎮揚散雜貨商務一體化,基本形成了寧鎮揚散雜貨布局,與蘇州港交相呼應的散貨樞紐體系。
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江蘇省交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試點,江蘇省港口集團生產經營可謂“成績喜人”。2018年,集團貨物吞吐量、集裝箱量分別同比增長13.08%、8.57%。2019年,集團在沒有新增碼頭岸線、甚至部分港區退港還城進行關停調整的情況下,實現吞吐量、集裝箱量分別同比增加2.63%、2%。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和多種不確定因素,集團上下堅持“目標不變、指標不減”,團結一致、奮力拼搏,超額完成了各項生產經營任務,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雙勝利。
綠色智慧 編織融合“一張網”
一手抓智慧港口建設頂層設計,一手抓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用信息化引領和推動一體化,是江蘇省港口集團推進傳統港口航運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
三年來,集團堅定不移推進信息化戰略,全力建設智慧港口。一系列信息化骨干項目實現突破并得到廣泛運用,集裝箱TOS系統、集裝箱綜合信息平臺、物流電商(砂石)平臺、船岸一體化系統等生產管理系統全面保障專業化經營;南京與蘇州兩大集團數據中心建設同步推進,讓港口生產經營管理更加智慧化。借助一張“信息網”,一個個分散的港口變成一座“港口群”,握指成拳,“組團”發力。
另一方面,集團各板塊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工藝改造、流程創新。在太倉的江岸邊,作為我省重點項目的太倉港四期工程項目正在全面推進建設。對標“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平安港口的要求”,項目積極構建智能TOS為核心的“港口大腦”,打造高水平的集裝箱裝卸運輸自動化作業鏈,設計年通過能力200萬標箱,并將于今年8月完工。建成后,太倉港四期將成為我省和長江沿江首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堆場,其形成的相關技術標準將對整個長江流域和江蘇全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平安港口建設提供示范,對國內棧橋式平行布置集裝箱碼頭實現自動化提供借鑒。
智慧領跑,綠色加持。為牢牢把握長江生態環境修復這一重要使命,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自2018年8月,集團便啟動了綠色港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先后投入9億元,聚焦“治水、治氣、治廢、護岸、增綠”五個重點,累計建設港區防風抑塵墻15000余米,建設8萬余平方米庫棚, 年減少粉塵排放量3000余噸。同時,集團積極推廣應用散雜貨生產業務系統、散貨不落地工藝、散貨碼頭通用泊位直取裝卸工藝等,用專業化、標準化、綠色化、智慧化的科技創新打造綠色港口建設樣板。如今,集團已在長江流域率先實現了大宗散貨碼頭作業粉塵監測全覆蓋,在業內率先建成大宗散貨智能控制噴淋系統,實現了作業效率和環保效益的同步提升。
發展多式聯運,推進運輸結構綠色優化,也是實現港航交通運輸結構性節能減排的重要突破口。集團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應,建立了多式聯運經營發展平臺,通過水轉水、公轉水、集裝箱“散改集”“集改散”等方式,將物流供應鏈起始端全部打通,有效提高港口綠色運輸質效。
海江河聯動 揚帆發展“新征程”
對照交通運輸部協同推進長三角港航一體化發展六大行動要求,近年來,江蘇省港口集團堅決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戰略部署,主動對接合作融入重大戰略格局。
借助江海河聯運體系優勢,集團全力打造長三角區域江海聯運綜合網絡體系,主動融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與上港集團、浙江海港集團、中遠海運集團在多個領域進行戰略合作。集團統籌推進集裝箱碼頭對標和大宗散貨生產經營指標體系,集裝箱碼頭貨物通過效率、散雜貨碼頭通過效率同比不斷增長,黃金水道價值進一步彰顯。
在2020年6月6日舉行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合作事項簽約儀式上,集團與上海市交通委員會、江蘇省交通運輸廳、上港集團、江蘇省南通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動通州灣新出海口開發建設。
2020年,集團還開辟張家港至上海外高橋、洋山港區五定班輪航線,航線網絡布局更加完善,一體化統籌優勢進一步凸顯。國際航線方面,目前已實現每月外貿內支線994班,實現近洋航線每月168班,借助江海聯動,啟航發展新征程。
步入“十四五”,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江蘇省港口集團躊躇滿志,將立足進一步發揮好港口作為基礎性、樞紐性設施的功能作用,以港航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圍繞構建新格局,集團已啟動構建港航協同高效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和“大通道、大樞紐、大網絡”的高效運輸體系,并穩步推進“大泊位、大設備、大船舶、高效率”的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服務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聚焦效益效率效能,集團狠抓體系創新,進一步增強集團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堅持科技賦能,集團全面提升企業本質安全度和本質環保度,以科技創新和信息化推進集團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水平的綠色智慧平安發展;進一步堅持和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集團推動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立足新時代新起點,展望新征程新目標。江蘇省港口集團已經啟動了“抓創新、爭一流”發展階段,進一步深化改革,深入推進集團機制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系統提升集團綠色智慧平安發展水平,奮力開創集團可持續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向著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目標拼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