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綜合體航站樓主體正式封頂。集海景住宅、寫字樓、商務平層、免稅商城、航站樓、郵輪碼頭等多元業態于一體的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綜合體總建筑面積約76萬平方米,1.6公里長的郵輪碼頭岸線規劃設置4個泊位,建成后將成為亞洲最大郵輪母港之一,可供22.5萬總噸的超級郵輪停泊。
根據國際郵輪協會數據,2018年亞太地區客源量占全球郵輪市場份額達到15.1%,亞太地區正成為全球郵輪市場中最具發展潛力的重要板塊。在政府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我國郵輪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創造性轉變,從2018年開始,我國郵輪產業進入由“郵輪旅游”升級到“郵輪經濟”的關鍵時期,步入郵輪全產業鏈發展的實質階段。
本土郵輪攜手國際運營商升級運營模式
2018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建立起系統的政策體系,大力支持郵輪產業發展。上海、海口、廈門、廣州、溫州等地相繼出臺了推動郵輪發展的相關支持政策,爭相提升本地郵輪經濟發展的吸引力。交通運輸部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我國郵輪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也顯示了我國推動郵輪經濟、帶動產業發展的信心與決心。
我國郵輪港口2018年接待郵輪976艘次,同比下降17.3%;接待出入境游客量為488.67萬人次,同比下降1.2%,其中母港郵輪艘次為898艘次,同比下降15.4%,母港出入境游客量為471.42萬人次,同比下降0.58%。2018年,我國郵輪入境旅游市場面臨下行壓力。但與此同時,我國不斷有新興郵輪港口開啟郵輪旅游,新興郵輪港口呈現初步增長趨勢。郵輪港接待大型郵輪能力顯著提升,服務品質提高。
在我國郵輪市場發展的前十年,本土郵輪船隊均是民營企業在參與,并且都是單船運營。2018年起,我國本土郵輪船隊開啟了新時代,有了更多發達國家的參與。其中,我國首艘大型郵輪建造者——中船集團攜手全球最大的郵輪運營商——嘉年華集團成立的郵輪船東公司,最為業界看好。該公司首先從在我國市場運行多年的“大西洋號”入手,使得市場運營的成功率較高。
2019年母港郵輪突出服務特色科技元素
在經歷2017年、2018年市場規模增速放緩后,2019年我國郵輪市場發展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但這也是符合旅游業發展較為正常的規模變化。據國際郵輪協會預計,2019年我國郵輪市場母港郵輪數量將達到14艘,比2018年16艘再次減少2艘,母港郵輪數量同比下降12.5%;郵輪床位數達到40342個,比2018年減少5.2%;郵輪市場運力達到194.08萬人次。
2019年,將會有更多旗艦型郵輪布局我國市場?;始壹永毡热麓怠俺孔酉盗小钡谝凰亦]輪——“海洋光譜號”將于2019年6月布局我國市場,將郵輪業最新科技帶進我國,在客房、餐飲、娛樂等方面實現全面升級和突破,成為亞洲最大、最昂貴的郵輪。
未來全球最大級別郵輪22萬噸級的“海洋綠洲號”系列將布局上海母港;歌詩達郵輪專為我國量身打造的首艘Vista級郵輪“威尼斯號”將于2019年3月布局上海母港,這是歌詩達郵輪第一艘專門為我國市場建造的新型郵輪;地中海郵輪全新一代未來旗艦“榮耀號”將在2020年春季進駐我國母港;云頂郵輪集團全新打造的兩艘20.4萬噸級、最大載客量達到9500人“環球級”郵輪將在2021年布局上海母港……
所以雖然當前運力減少,但未來將有更多的旗艦型郵輪布局上海母港,市場競爭將在產品質量、特色服務、科技應用、中國元素等方面展開競爭,母港郵輪更新換代將不斷加速,更好地滿足我國游客消費升級的需求,為我國郵輪市場發展提供更強動力。
我國郵輪產業謀求政策系統性創新
郵輪產業是典型的口岸經濟,具有高度的全球化、外向型特征。高水平的郵輪經濟發展需要推動全球各類相關企業的集聚,形成產業集群,進而構筑完善的郵輪全產業鏈體系。對標全球郵輪經濟發達區域,我國依然面臨郵輪經濟政策體系不健全、政策限制較多等問題。2019年將是我國郵輪產業政策系統性創新的一年。
目前,我國逐步實現由包船模式向切艙、散賣模式的轉變。上海郵輪母港已全面實行郵輪船票制度,而當前郵輪公司直銷模式卻面臨困境,只能銷售單船票,不允許在其平臺售賣郵輪旅游配套服務產品。根據《旅游法》規定,郵輪旅游產品被認定為出境旅游產品,只有具備出境資質的旅行社才可以進行銷售。而直銷模式將是我國郵輪分銷渠道的發展趨勢,2019年或有試點政策創新。
“多點掛靠”政策的推行可以更好地利用我國豐富的郵輪港口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我國各沿海區域港口缺乏合作、客源互動性較差等市場問題,加強郵輪市場多方位合作,為游客參與郵輪旅游提供便捷。外籍郵輪“多點掛靠”審批流程繁瑣,審批時間較長,并要求游客禁止“離船不歸”,這都會限制“多點掛靠”政策的現實適用性。2019年,相關部門將優化“多點掛靠”審批流程,為其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為了使“多點掛靠”政策更好地發揮作用,郵輪公司需要為其提供更多優質的配套旅游產品。
部分支持本土郵輪品牌發展的政策將于今年逐步落地,為本土郵輪船隊發展提供更為良好的發展環境。針對郵輪游客消費需求旺盛的問題,將在現有出境免稅店基礎上配套進境免稅店。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已經獲批進境免稅店資質,預計新店將于2019年年內開業。這也將成為國內首家位于郵輪港的進境免稅店。未來將有更多的郵輪港設立進境免稅店,提高郵輪游客進境免稅額度,以此提升郵輪港的吸引力。
2019年,我國郵輪市場規模將呈現波動性下降趨勢,供給量將有所降低,但也是我國從郵輪旅游向郵輪經濟產業鏈發展的關鍵之年。國產大型郵輪將逐步起步,本土郵輪船隊規模將逐步組建,郵輪配套產業集群逐步形成,郵輪港口接待能級將持續提升,郵輪政策環境會逐步優化。預計2020年,我國市場母港郵輪將達到17艘,市場規模將由2019年的194萬人次上升到240萬人次,逐步由波谷向上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