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中航927”駁船裝載著1500多臺出口家電,首次通過“灣區一港通”新模式,從中山港航集團旗下的小欖港國際貨柜碼頭出發運往廣州南沙港區。這是繼2020年12月16日,中山港-南沙港“灣區一港通”模式成功首航,實現從拱北海關到廣州海關的“跨關區”運行后,該模式在小欖港的又一次成功復制推廣運行。
小欖港-南沙港“灣區一港通”模式首航貨物由中山港航集團旗下中山市華暉國際貨運代理公司代理、港澳貨運分公司完成船舶承運,是中山港航集團各單位之間共同貫徹“港航一盤棋”的積極成果。在“灣區一港通”模式下,出口貨物在小欖港完成通關手續,運抵南沙港區后即可直接裝上大船出口,實現喂給港與樞紐港的高效無縫對接,有效提升口岸通關時效性,極大提高了地方進出口企業貨物的物流效率。
據悉,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總體要求,為推動大灣區港口群聯動發展,廣州海關積極響應企業訴求,在南沙樞紐港與灣區各沿江港口間打造“灣區一港通”通關模式。該通關模式具有環節少、可共享資源、有效降低成本等優勢。
客戶通過“灣區一港通”模式,可實現在沿江港口一次性辦完海關通關查驗等所有手續和交還箱,充分利用南沙樞紐港國際航線資源優勢和珠三角各沿江港口腹地制造業貨源優勢。以水路運輸實現港口間貨物流轉,也有利于緩解公路運輸壓力,落實綠色港口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