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最偉大的書寫者,總會忠實地記錄下奮斗者的足跡。歷時20個月的艱苦努力,2020年12月31日,丹東港破產重整計劃執行完畢,遼港“六港合一”戰略布局順利推進。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重整期間的千頭萬緒,丹東港積極作為、勇于擔當,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書寫自己的奮斗歲月。過去的一年,丹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近4500萬噸,同比增長9%,集裝箱箱量同比增長6%;圓滿完成KPI生產經營指標,吞吐量與營收水平均創丹東港歷史新高,實現逆勢增長,交出成色十足的發展答卷。
加速重整 穩固“底盤”
丹東港項目作為中國首單民營港口企業破產重整案例,即無成型的經驗可參考,又無明確的標準可對接。整合過程中,丹東港項目團隊嚴格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針對具體項目和細節問題,建立四級會商機制,在與地方政府和丹東港管理人進行了十三輪談判、三百余次會商后,確定了破產重整的整合方案,使交割先決條件順利達成。
丹東港項目托管組在協管期內、籌備組在過渡期內,迎著困難上、追著問題跑,梳理提報重點問題百余項,將工作思路一樁樁捋清楚,將工作要求一件件落實好,有效穩固了丹東港安全生產和平穩經營的“底盤”。
丹東港的整合工作成功完成,堪稱我國破產重整中市場化、法制化的經典案例,其創新性的交易路徑、估值方法選取和先決條件安排等,為國內企業破產重整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和可借鑒性。
高效融合 苦練內功
自加入遼港大家庭以來,丹東港加速融合、全面對接,有效開展制度體系建設,制定下發133項規章制度,基本實現“完全納入遼港管理制度體系”目標;夯實信息化基礎,實現與招商局、遼港集團的網絡互通、管理對接;按照遼港集團商務管理制度,梳理管理流程,統籌推進整合融合。
為確保安全生產,丹東港積極有效推進安全文化建設,貫徹“綜合安全觀”,落實“五適管控法”。為防止員工疲勞作業,改24小時工作為12小時制倒班制,并以現場“三三”安全管理負責制和基層單位“雙層”領導帶班責任制為基礎,建立安全生產“四化”管理模式,形成具有丹東港特色的企業安全文化,確保了安全生產零事故。
黨建引領 文化強企
掛牌成立后,丹東港便積極籌備組織召開第一次黨代會,完成“兩委”選舉工作,做到了“應建盡建”“應設盡設”;嚴格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要求,將黨委會研究討論作為決策重大事項的前置程序,有效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
為充分發揮意識形態主陣地作用,丹東港第一時間創建微信公眾號,對外講好“丹東港故事”,對內營造融合氛圍,并通過多種形式宣傳展示招商文化和管理理念,實現招商文化“隨處可見”“入腦入心”。同時,廣泛宣傳“勞模精神”和“鐵道衛士”精神,引領員工“勇于擔當、埋頭苦干”,凝聚發展合力。
服務升級 深耕市場
傳承招商血脈、弘揚蛇口精神,丹東港積極改變工作方式、轉換服務思維,以客戶為中心,簡化業務辦理流程、深化員工服務意識,全面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客戶滿意度。以實現客港共贏為目標,充分發揮港口協同優勢,著力優化物流資源、降低綜合物流成本,相繼開辟“大連-丹東-客戶”鐵礦石轉水航線、“丹東港—麻涌港”“丹東港—蛇口港”內貿散糧航線,全面推進航線班輪化建設。
丹東港還在建立客戶檔案的基礎上,通過綜合分析客戶物流成本、經營狀況,有針對性地開發市場,建立客戶網絡體系,拓展港口腹地縱深;在梳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同時,積極重啟木材貨種轉運,尋求合作,推動木材加工園區建設。
以人為本 同心合力
以質效提升工作為抓手,丹東港積極搭建質效提升組織架構,下發工作方案,編制舉措清單,建立“質效提升創新工作室”,并組織課題攻關和項目創新,為自身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啟動綜合成本數據匯編工作,精準定位和消除成本非合理性高耗,控制非必要成本支出,為降本增效夯實數據基礎。通過合理制定計劃、強化生產組織、統籌生產資源、優化生產工藝等一系列質效提升措施,丹東港生產作業效率明顯提升,全年煤炭、鐵礦石等主要貨種增幅同比達到30%以上。
員工住宿條件改善前后
為保障員工吃得營養、健康,丹東港全面實施后勤管理專項整治,從食材進貨、查驗到餐食加工,加強各環節管理,確保餐食色澤、味道、營養的全面提升。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將配送餐盒全部換成更為安全潔凈的環保餐盒。為切實改善員工住宿條件,改造員工宿舍,增配硬件設備,從根本上解決員工“洗浴難”“飲水難”“洗衣難”等難題,員工隊伍的幸福感、歸屬感、凝聚力空前提升。
過往歲月已被時光收藏,面對盎然生機的2021年,丹東港將繼續以“穩定”“融合”為主線,以“管理規范、文化一體、商業成功、政治清明、員工幸福”為指引,落實“管理賦能,權力下放,上下協同”的管控要求,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助力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成為遼港集團發展的強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