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屆“華設杯”智能交通創新技術應用大賽正式發布獲獎作品名單,南京港集團“‘一站式’區域性港口物流信息樞紐”(簡稱“物流信息樞紐”)項目榮獲三等獎。截至目前,該物流信息樞紐擁有注冊用戶4700余個,涵蓋220余家船公司,530余家運輸車隊,近5000輛集卡車。
據悉,2020年,南京港龍潭港區靠泊船舶1萬余艘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02萬TEU,進出港集卡106萬車次。針對“數據多、客戶多、業務多、流程多”的特點,南京港集團運用EDI、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建成了物流信息樞紐,構建了口岸直通中心、業務辦理中心、客戶服務中心,實現數據“一收多發”“第三方存證”“格式互換”和“數據匯集”,改變了傳統的多對多信息服務模式。通過運營一體化、設施互聯化、物流協同化、業態開放化、服務智能化、組織生態化,打造了便捷、高效的物流生態圈,有力支撐了航運物流中心的發展。
該樞紐內數據聯通上海、南京、安徽、江西、武漢、重慶、宜賓等多個港口,已形成客戶、船舶計劃、船舶規范、提單、取送箱、查驗等15大類主題數據庫,海關放行、檢驗檢疫進出口查驗、海事危險品申報、高速公路優惠申請、船公司艙單、船公司放箱、代理提送箱、車隊進出門,國鐵數據交換等電子報文標準69種,日均處理報文2200多個,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和經濟效應。
物流信息樞紐協同數據,提升生產經營效率。該樞紐運用物聯網、GIS、北斗、智能視頻、邊緣計算等信息技術與港口生產的深度融合,實現了智能堆場、智能理貨、智能配載、智能閘口、設備遠控等港區作業無人化管理新模式。閘口出閘時間控制在5秒,空車提箱從1分鐘減少到15秒,還箱從3分鐘減少到45秒,集裝箱翻倒率下降30%,加快了整個南京港物流鏈活動和資源優化,提高港口生產組織和物流營運效率。
物流信息樞紐實現數據互聯,提升多客戶服務水平。通過匯集和處理港口生產、水陸運輸、商貿流通、倉儲包裝、裝卸搬運、加工配送、船代貨代等不同物流環節的數據資源,物流信息樞紐實現了報文信息在港口企業、物流企業、商貿企業、口岸監管等部門之間一次傳輸共享,使得設備交接單、內貿提單等單證電子化率100%,并提供定制化信息服務,極大地降低全程物流供應鏈成本。經測算,物流信息樞紐每年為相關方客戶節約人力成本2000多萬元,交通成本500多萬元。
物流信息樞紐打通了船舶、港口、貨主、運輸公司與口岸監管部門的數據互聯,實現了進出口報關、海關查驗等信息的直通互換;實現了檢驗檢疫進境空箱、出口箱食品適載性等信息的直通互換;實現了海事危險品申報、船港貨預配艙單、清潔艙單等信息的直通互換。“一站式”信息服務的“一單多報”、網上遠程申報、網上查詢等業務功能,使通關效率提高20%以上。
物流信息樞紐協讓相關方數據融合,促進多式聯運無縫銜接。通過建立水運、港口和鐵路之間的信息共享、交換和互認,該樞紐構建了“一站托運、一次認證、一單到底”的多式聯運服務新模式。打通與上海路局、鐵路總公司的數據交換通道,取送車效率提升25%,火車在港單次停留時間縮短1小時,實現計劃車輛全國范圍的軌跡跟蹤。現場貨權交易電子簽名,調送單100%電子化。
據了解,“‘一站式’區域性港口物流信息樞紐”作為交通運輸部智慧港口示范項目,獲得了5項軟件著作權,在通過驗收、取得成效的基礎上,已經推廣應用至江北集裝箱、太倉港、鎮江港、張家港港,形成了港口集裝箱運輸“大數據、大通關、大流通”格局,將更好地服務南京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為暢通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物流大通道、支撐“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