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沿海主要港口,11個重點港區,福建沿海港口明確了各自發展的重心、領域。
日前公布的《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規劃(2020-2035年)》明確,廈門港要突出國際化發展方向,擔負起引領全省港口全面參與區域港口競爭的重任。
根據《規劃》,我省將在未來一段時間重點打造廈門港、福州港、湄洲灣港和泉州港,規劃形成以福州港(福州市港口)、廈門港(廈門灣內港區)為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其他港口為地區性重要港口,分工合作、協調發展的分層次發展格局。
《規劃》顯示,廈門港包括環廈門灣的東渡、海滄、翔安、招銀、后石、石碼港區和環東山灣的古雷、東山、詔安港區共九個港區,將重點發展外貿內貿集裝箱運輸、原油運輸、郵輪運輸、對臺滾裝運輸等。海滄港區定位為福建沿海最主要的國際集裝箱干線港區,將重點發展中、遠洋航線。
近年來,廈門港持續發力,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正發展為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沿海集裝箱干線港和郵輪始發港,是廈門國際航運中心的主要載體和海峽兩岸交流的重要口岸,也是廈門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和“絲路海運”建設的重要依托。
數據顯示,2020年廈門港全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140.53萬標箱,增長2.54%,領跑全省,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貨物吞吐量完成2.07億噸;靠泊國際航行船舶10665艘次。
《規劃》明確,未來廈門港還將積極推進港口資源整合與結構調整,促進臨港產業發展,積極拓展現代航運服務業,加快建設廈門國際航運中心。到2035年,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預計達到8.8億噸,廈門港吞吐量將突破3億噸,集裝箱將突破2000萬標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