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絲路開羅2月20日電(記者閆婧、余福卿、楊依然)經過近千個日夜的艱苦奮戰,由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港灣”)設計、施工、承建的埃及蘇赫納第二集裝箱碼頭水工項目于日前取得業主交工證書,標志著項目順利如期完成,工程交付將使蘇赫納港區集裝箱吞吐能力翻番。
圖為集裝箱碼頭施工中與施工完成后對比照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埃及蘇赫納第二集裝箱碼頭位于蘇伊士運河南入口約40公里,距首都開羅140公里。碼頭水工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疏浚、回填(地基處理)、碼頭結構、護岸、碼頭辦公室、變電所及道堆和其它水電等配套設施。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踐行者,中國港灣在“一帶一路”國家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中步履不停,不僅憑借創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也不忘在海外履行社會責任。據中國港灣埃及公司負責人董曉偉介紹,中國港灣根據當地地質條件,設計采取深井降水干開挖施工工藝,憑借過硬的創新技術在投標階段便從眾多國際工程承包商中脫穎而出。該工藝有效節約成本、保護環境,施工中有效降水面積達54萬平方米,相當于75個標準足球場,大量調動了當地陸上挖掘設備和資源。施工高峰時段,項目為當地創造了800多個就業崗位,屬地化管理程度達80%,日均原材料本地采購量達到380萬埃鎊(約合24.2萬美元),在創造就業、拉動經濟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
項目執行經理馮兆勝說,工程克服了工期壓力大、地質條件復雜、施工組織難度大等重重困難,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科學謀劃,防疫保產雙管齊下,在近千人的施工現場,沒有一例感染,同時創造了連續四個月產值突破一億元人民幣的佳績。
據了解,項目投入使用將大幅提升蘇赫納港區貨物吞吐能力,由原來的110萬標準集裝箱提升至285萬標準集裝箱,極大便利了物流交通,有效擴充了蘇伊士運河經濟特區承載量,助力蘇伊士運河走廊建設和埃及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