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回頭看第二期:3月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馮鴻昌赴北京參會,本次他結合航運業焦點及民生熱點提交八個建議,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及港口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建議視點:八個建議,四大方面,涉及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民生保障、內貿碼頭集裝箱管理、“絲路海運”等,都有哪些具體的主要內容,我們一起了解下。
1.關于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針對新時代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馮鴻昌將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關于加快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建議》,推動加快推進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
1)建議加大各層面宣傳力度,讓廣大職工對企業自主認定具有更全面的認知;加大各項激勵政策出臺,實現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享受同等待遇。
2)建議針對新技術新工藝在推廣上需要較長周期,及時將新工種更新納入職業資格目錄,給予企業在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方面開展自主認定所需的所有資源,或通過給予行業協會第三方評價資質來推動行業標準制定及行業集中認定新技術新工藝方面的高技能人才等級。
3)建議進一步為企業開展技能等級自主認定,提供財政經費補助,通過采用更多的技術競賽與技能等級認定合并開展等方式為企業降本增效。
4)建議制訂職業技能等級在用工方面的準入及待遇實施細則,促成企業更加自發地推行職業技能提升與薪酬掛鉤的相關管理機制,進一步形成企業內部良性發展循環,并采取措施鼓勵并支持企業對職工在技能等級提升后在薪酬等方面予以激勵,提升對自主認定的認同及熱情。
2.關于社區醫養體系建設
針對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滯后于老齡化形勢等情況,馮鴻昌將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關于加強社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推動加強社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1)建議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意義。
2)建議從政策上加強對社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扶持。
3)建議從資金上加大對社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
4)建議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
3.關于福建“絲路海運”
針對福建“絲路海運”項目,馮鴻昌將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關于將“絲路海運”納入國家“一帶一路”重點項目的建議》,推動更有針對性、系統性、戰略性地提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互聯互通水平,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
1)建議深入研究“絲路海運”與“一帶一路”的戰略契合點,加強“絲路海運”與“交通強國”、“國家物流樞紐”等部委重點工作的對接融合。
2)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給予“絲路海運”品牌和平臺建設的國家創新政策在福建先行先試,如試行啟運港退稅、推進關港航貿數據互通等。
3)建議國家成立類似“中歐班列”的“絲路海運”全國性協調推進機構,同時為“海絲”核心區高質量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4.關于內貿碼頭集裝箱管理
針對內貿集裝箱不規范裝載貨物及載貨方式造成箱體破壞等情況,馮鴻昌將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關于加強內貿港區集裝箱箱體管理的建議》,進一步規范集裝箱裝裝貨使用源頭的合理用箱,減少集裝箱進入港區后因箱體隱患而引發安全事故的風險。
1)建議通過完善相關規程并明確責任,推進集裝箱箱主加強集裝箱的箱況管理,確保使用中的集裝箱滿足貨物運輸、裝卸安全的用箱要求,箱體狀況應符合《集裝箱檢驗規范》的相關要求。
2)建議政府主管機關應盡快協調各方研究完善內貿船運集裝箱檢驗監督機制,盡早出臺相關機構對營運中的內貿箱進行督檢的指導性實施細則,對不適運的集裝箱及時進行維修或淘汰,以加強當前營運中的內貿集裝箱行業的安全運行。
5.關于港口自動駕駛支撐體系建設
針對智慧港口建設,馮鴻昌將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關于加快港口自動駕駛支撐體系建設的建議》,推動現代化港口高質量超越發展。
1)建議從建設交通強國戰略的高度上充分認識開展加快完善自動駕駛支撐保障體系的意義。健全支撐保障體系先行,全方位做好迎接自動駕駛普及的準備,在“十四五”前期完成自動駕駛支撐體系的完善,將有力保障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目標的實現。
2)建議加快自動駕駛車輛營運條件及管理辦法政策制定。特別是在港口這類相對封閉區域場景,先行出臺港口等封閉場景開展自動駕駛車輛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港口自動駕駛設備的相關管理要求,比如明確不同類型的港口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監管責任部門;傳統集卡智能化升級后的無人駕駛集卡在封閉無人環境下強化遠程監控,駕乘人員和安全員可不隨車配備;遠程駕駛無人集卡人員的資質、安全事故責任認定等方面規范。
3)建議鼓勵更多的港口單位參與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及相關標準的制定。通過對全國港口自動駕駛試點應用的總體規劃,在國內集裝箱樞紐港布局多個全國性的自動駕駛試點項目,推動地方政府從資金上加大對港口單位自主嘗試規模化智能駕駛應用項目的資金支持獎勵。鼓勵有自動駕駛項目運作豐富經驗的港口企業加入相關標準制定的行列。
人物名片 馮鴻昌
1997年3月,18歲的馮鴻昌從漳州南靖農村到廈門海天碼頭實習,從此在廈門扎根24年。一路走來,馮鴻昌欣喜看到,有許許多多像他一樣來自基層一線的勞動模范、產業工人通過脫產學習和在崗函授,掌握知識和技術,走上更大的舞臺。“時代賦予我們機會,知識成就精彩人生。”馮鴻昌說。
2012年8月,以他名字命名的“馮鴻昌工作室”成立了。在那里,馮鴻昌發揮“傳幫帶”作用,和工友們定期交流技術,攻關技術難題,開展技能競賽。8年多來,工作室申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4項,完成663個技術革新項目,為公司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2000多萬元。2014年12月,馮鴻昌也一舉摘取“中華技能大獎”,成為福建省最年輕的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
2018年2月,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以來,馮鴻昌積極參加省、市人大組織的工作調研,關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等職工關心關注的問題。先后走訪廈門市總工會、廈門市人社局、自貿區管委會、商務局等部門及職業院校,調研了解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建設廈門自由貿易港等熱點話題。他提交的《關于促進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議》《關于加速落實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培養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議》等建議均得到相關部門的有效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