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交通運輸部資料,2020年,全國沿海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共完成668.5萬標箱,同比增長30.1%;內河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完成18.69萬標箱,同比增長12.4%。在港口的海鐵聯運量占比方面,發達國家通常在20%—40%左右,我國在2020年僅為2.6%,國內港口的集裝箱海鐵聯運發展潛力較大。
沿海港口市場增長較快
2020年,全國沿海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共完成668.5萬標箱,同比增長30.1%。其中,山東港口集裝箱海鐵聯運量突破200萬標箱,同比增長25%;寧波舟山港集裝箱海鐵聯運量首次突破100萬標箱,同比增長24.2%;連云港港集裝箱海鐵聯運量完成62.8萬標箱,同比增長63%。
2020年年初以來,山東港口先后在省內淄博、濟南、泰安、昌樂及省外蘭州、南陽、焦作等8個地市新開通集裝箱班列8條,總數達72條,為山西、陜西、河南、河北等地企業運輸出口貨物、生產原料、抗疫物資超過300萬噸。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公路運輸市場運力大幅下降。在5月份高速公路收費恢復后,公路運價上升,導致貨源大量向鐵路轉移,帶動大連港、天津港等沿海港口鐵水聯運增幅明顯。
此外,各地加大運輸結構調整力度,長三角等地區的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黃驊港等17個港口煤炭集港全部改為鐵路和水路運輸,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疏港加快向鐵路和水路轉移,為多式聯運提供增長空間。
內河港口發展相對平穩
2020年,內河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完成18.69萬標箱,同比增長12.4%。其中,長江沿江內河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完成18.56萬標箱,同比增長14.7%。前三季度受疫情和汛期影響,內河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普遍出現大幅下降。但從10月開始,隨著經濟復蘇和相關扶持政策的推出,武漢等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呈現爆發式反彈,后勁十足。
主要競爭企業分析
2020年,寧波北侖第一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以超44萬標箱的海鐵聯運規模占據全國第一,其次是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和寧波港集團北侖第三集裝箱有限公司,海鐵聯運量分別超過21萬標箱和16萬標箱。
寧波舟山港新開拓安慶、海安等16個海鐵聯運業務點,新開通海安、蕪湖兩條海鐵聯運班列,全港海鐵聯運班列達19條,業務輻射全國15個省(區、市)、56個地級市,區域企業發展勢頭強勁。
國際聯運競爭加劇
我國港口鐵水聯運還不斷與中歐班列等國際班列聯動,來自亞太地區的貨物在我國港口卸下后,通過國際班列發往中亞、歐洲等地。
2020年1-11月,我國開展集裝箱鐵水聯運的4個主要港口(大連港、天津港、連云港港、青島港)國際集裝箱鐵水聯運量達到12.5萬標箱,同比下降9.6%。由于全國中歐班列大量開行,通道、貨源、補貼競爭形勢加劇,加上內陸樞紐節點線路等影響,沿海港口國際聯運貨源產生了大量分流。
大連、天津、青島等主要港口過境班列下降明顯,而連云港積極對接國外鐵路公司,開通了“日中蒙”鐵??炀€、“中吉烏”聯運通道,開行國際班列554列,同比增長17.3%,通過提升通關效率,吸引客戶選擇過境班列,有效提升了國際聯運量。
中外發展差距較大
近幾年,經濟增長和運輸結構調整政策帶動港口鐵水聯運業務迎來了蓬勃發展,但與國外發達地區相比,我國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發展水平仍較低,主體不強、效能不高、共享不足等問題較為普遍。
在港口的海鐵聯運量占比方面,發達國家通常在20%—40%左右,我國2020年僅為2.6%,即使海鐵聯運量占比最高的營口港也只有18%左右。國內港口的集裝箱海鐵聯運發展潛力較大。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港口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