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作為創新“主力軍”“排頭兵”,國有企業奮力爭先,重大科技成果蓬勃涌現,大國重器彰顯綜合國力。“十四五”期間,中國將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中央企業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企界】將持續報道中央企業的那些“大國重器”,第一期一起走進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來看看“國產采棉神器”。
不久前,一條視頻刷爆全網……話題 #新疆機械化采棉畫面#登上微博熱搜榜。
“新疆機械采棉高大上呀~”、“基建狂魔名不虛傳”、“內容極其舒適”等評論一時間“新疆軟棉花上的硬操作”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不少人甚至以為這是“被強迫”的“舶來變形金剛”。
其實這臺在棉田里勇往直前的神器是真正土生土長的“鋼鐵赤兔”,由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4MZD-6采棉打包一體機。
大國品牌,中國智造
新疆是國家主要產棉區,市場對農機需求大,但就采棉機來說,新疆在冊的采棉機絕大部分是國外品牌產品。
國產采棉機少,自主技術優勢也不明顯,挑戰與機遇并存,如何在國外品牌包圍中殺出一條道路?還得靠自主創新,2015年6月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在烏魯木齊成立,成立之初就組建了自己的科研團隊,并每年在科技創新上予以大量投入,為研發提供資金支持。
通過調研市場、走訪棉農并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攻堅研發,2018年9月鐵建重工自主研發生產的高端智能六行采棉機下線,打破了國外品牌同類產品技術壟斷。
該采棉機共有6個采棉頭,具備新型采棉裝置、一鍵卸棉、故障檢測和預警、倒車影像、消防噴淋系統、近電感應防觸電等多項功能,具有動力強勁、傳動優良、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等特點。經過市場檢驗,該采棉機無論從采收數量,還是采收質量等方面均優于國外同類產品。
采棉機“一炮走紅”,鐵建重工又把目標瞄準了采棉打包一體機,以往新疆市場上的采棉打包一體機幾乎全是進口貨,價格高、售后服務跟不上。
只有通過研發自己的產品才能讓“新疆制造”再次占領市場。2020年12月鐵建重工自主研發的采棉打包一體機上市,該產品配備了智能檢測系統、采棉、集棉、打包、逐出和丟包動作,均實現可視化動態顯示,可利用手機隨時隨地查看,設備工作效率、作業地點等相關信息,讓機主對設備實時掌控,棉花采收更為智能。
科研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鐵建重工自主研發的高端智能六行采棉機,采棉打包一體機的問世,標志著中國鐵建在農機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今后,鐵建重工將持續深耕農機產業自主研發、生產系列農機裝備,讓自主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國內、國際市場,為國家制造業強大、為農業智慧化做出更大貢獻。
聚力攻克“卡脖子”技術
除了“采棉神器”中國鐵建旗下鐵建重工從零起步,通過自主創新打造了隧道掘進機、隧道鉆爆法裝備、煤礦掘進裝備等高端地下工程裝備。
讓曾經的“世界裝備裝備中國”成為歷史,把“中國裝備裝備中國”變成現實,并朝著“中國裝備裝備世界”的宏偉藍圖穩步邁進。
以湖南工程機械為例,依托傳統優勢產業工程機械,湖南成為我國重要的工程機械產業基地。然而長期以來,部分核心零部件材料始終受制于人。拿掘進機來說,刀具就是它的牙齒,隧道掘進靠的就是這個施工利器,可是過去卻長期依賴進口。
2019年湖南劃撥財政資金5300萬元,專門攻克極硬巖掘進機的技術難題,鐵建重工等產學研用聯合攻關,一舉突破了關鍵技術,實現極硬巖滾刀完全國產化,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3月14日由鐵建重工生產并應用于中國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新疆ABH項目的全斷面隧道掘進機設備,在2268米埋深復雜地質,無檢修洞室條件下掘進17568米,為TBM獨頭掘進世界最長紀錄。這項惠及邊疆群眾的民生工程中水三局Ⅲ標段(TBM1標)采用了鐵建重工生產的直徑6.53米敞開式TBM。
鐵建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表示“我們身處一個經濟大變革和大調整的時代,我們身處一個科技和產業革命快速演進的時代,我們面臨眾多的市場風險,也面臨難得的戰略機遇。”
2020年,鐵建重工堅持黨建引領,推進品質發展,在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雙重壓力下,樹牢底線思維,著力發揮黨建優勢,有效克服風險挑戰,引領企業實現了新的發展。堅持資本產業科技融合,推進轉型發展,同步推進了產品“國產化、常用化、通用化、模塊化、標準化”設計,抓好產品創新,堅定發展海外市場等工作。
回顧2020,展望2021,“十四五”及新的一年,發展仍然是主旋律,要實現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益的發展。因此在上述工作框架之下,鐵建重工設定了2021年“十六項任務”。
其中,以黨建政治引領,錨定發展方向的任務六項。以資本管理賦能,夯實發展根基的任務五項。以科技產業升級,轉換發展動能的任務五項。這“十六項任務”,是新時期推進“兩型三化九力”戰略的戰術,是打開“十四五”發展空間的抓手,是2021年及今后一段時間的工作重心。
關注【企界】,及時獲取企業、港口、航運等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