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發展階段,廈門港將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并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開展“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融入黨史學習教育中,激發干事創業熱情,勇當“四個排頭兵”,推動“十四五”廈門港航事業高質量發展。——吳順彬
今年前兩個月,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累計達到182.43萬標箱,比增16.62%。這反映出在強有力的物流鏈與供應鏈保障下,廈門港頂住外部疫情壓力,生產持續向穩向好,助力我市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
“前兩個月的好成績,與持續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密不可分,為全年生產保增長打下基礎。”廈門港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吳順彬介紹,今年,廈門港全年生產目標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180萬標箱,增長3.5%,力爭完成1200萬標箱,增長5.2%;貨物吞吐量力爭完成2.15億噸,增長3.9%。
把握新機遇 迎接新挑戰
如何推動“十四五”開好局?吳順彬表示,在新發展階段,廈門港首先要深入分析,全面權衡,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在外部,廈門港面臨經貿摩擦、全球疫情蔓延;在內部,港口功能布局和港城融合,需要進一步優化、縱深發展。”吳順彬說,在迎接挑戰的同時,要把握機遇,廈門港要利用“多區疊加”優勢,積極發揮國際航運中心和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的載體作用,發揮中國與世界經貿的重要物流節點作用,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體現擔當作為。
在此基礎上,用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建設“安全便捷、智慧綠色、經濟高效、支撐有力、世界先進”的世界一流港口,是廈門港“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長時期的首要工作。
推動轉型升級 港城融合發展
遠程操控橋吊、龍門吊,無人堆場、無人駕駛純電拖車……上周,廈門港海潤碼頭對外展示智能化改造階段性成果,這座有著15年歷史的傳統碼頭,已率全國之先,向全智能化碼頭轉型升級。
“這個項目,連同全國首個5G全場景智慧碼頭遠海碼頭,充分展現廈門港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吳順彬說,當前,廈門港設施擴容面臨瓶頸,需要運用新發展理念,引導港口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廈門港還在為優質臨港產業和高端航運服務業“騰籠換鳥”——在島內的東渡港區,廈門“海上世界”和國際郵輪母港新建候船樓正在加速建設,這將推動港城深度融合發展。
做大物流業務 構建海陸大通道
前不久,“絲路海運”被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外界評論,這是廈門港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一步。
吳順彬表示,“十四五”期間,廈門港將積極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相關工作將多點發力:做大做強“一帶一路”物流業務,積極構建與中歐班列無縫銜接的海陸大通道;織密內貿航線網絡,拓展內陸無水港;發展水水中轉、海鐵聯運、多式聯運;鞏固對臺航運優勢,拓展郵輪產業鏈配套服務。
吳順彬表示,圍繞我市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建設,廈門港將探索建設與之配套的多式聯運中心,推動創設港口聯盟,構筑與金磚國家的高效物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