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河港口作為江河轉運、水陸運輸的節點,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要求,大力推進內河港口碼頭安全、綠色、集約、有序發展,讓內河港口發展逐漸融入“綠色基因”,真正讓內河港口的轉型升級快車“輕裝上路”。
在江蘇聯峰實業有限公司新建的七干河碼頭上,吊機抓起船倉內的鐵精粉,穩穩起吊、運轉,然后卸載在皮帶機上。成百上千噸的鐵精粉被皮帶運輸系統源源不斷地送入庫場。這個碼頭主要為江蘇聯峰實業有限公司運輸鐵精粉,同時也為寶冶永聯(江蘇)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生產物資水路運輸服務,看似尋常,卻處處彰顯著綠色發展的理念。
“過去鐵精粉的運輸依靠汽車轉運,存在道路揚塵問題,運輸成本也在逐年攀高,不符合企業低碳環保的運營要求。現在采用水路運輸,既能推進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清潔運輸比例,也能實現降本增效。”江蘇聯峰實業有限公司煉鐵廠球團車間主任郭峰告訴記者,企業對皮帶運輸系統進行了二次覆蓋,減少揚塵產生,同時,借助噴淋系統有效抑制了吊機在放料過程中產生的粉塵。此外,碼頭還配套建設了船舶污染物接收站、岸電設施、垃圾分類回收站等,從項目規劃、建設到運營全過程,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其中。
今年3月19日,碼頭順利通過竣工驗收,這是我市打造“綠色港口”的一次生動實踐。市交通運輸局港口辦工作人員朱根洪說:“從岸線審批、初步設計審批,到施工圖設計審批,我們為企業開辟了審批綠色通道。在建設過程中,我們按照《江蘇省綠色港口評價指標體系》的要求,指導、推進該碼頭的建設。”
朱根洪所說的《江蘇省綠色港口評價指標體系》是由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制定的,該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設置節能降碳、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等6個評價項目、17項評價指標,為“綠色港口”建設指明了方向。
早在2017年,針對內河港口碼頭存在的散、亂、污和無證經營現象,我市就啟動了內河港口碼頭綜合整治提升行動,對全市212家內河港口碼頭進行全面治理。其中,151家無證碼頭被取締,20家碼頭納入規范化管理,41家碼頭得到優化提升。
近年來,市交通運輸局大力推動內河港口綠色轉型升級,全面提升港口環保設施和設備的綠色發展水平,積極響應《江蘇省綠色港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江蘇省港區綠化及港容港貌提升工作實施意見》等政策,對全市內河港口狠抓問題整改、加大執法力度、推進港口環保設施建設,夯實生態環境保護基礎。
去年,我市永豐碼頭獲評“三星級江蘇綠色港口”,成為蘇州市唯一獲此榮譽的內河港口碼頭。“目前,全市62家內河港口碼頭基本達到了‘綠色港口’建設要求,實現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基本到位、易起塵碼頭防塵設施到位、易起塵碼頭的在線揚塵監測系統全部到位,大氣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能力顯著提升。”朱根洪介紹道。
下一步,市交通運輸局將持續加大內河港口環保整治力度,統籌推進岸電設施升級改造、港容港貌提檔升級、環保手續完善等工作,助力打造現代化綠色港口,持續推進綠色港航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