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界】兩會回頭看第七期: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鐵建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結合近一年來履職盡責的所感所得、深入調研的所思所悟,提交了推動工程機械行業區塊鏈建設、從房產稅端為制造業減負、加快淘汰落后隧道裝備與工藝等3份書面建議,積極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實力邁上新臺階
劉飛香表示,“十三五”期間,鐵建重工在科技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比如航天“天問一號”“嫦娥五號”、深海探測器,還有盾構機,可以說上天入海入地,科技實力又上了一個臺階。
推動工程機械行業區塊鏈建設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的工程機械設備也隨著一大批基礎設施工程項目的開展更為人們所熟知。當前,隨著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和產業鏈的不斷調整,我國工程機械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
鐵建重工全電腦三臂鑿巖臺車
劉飛香認為,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可信、高效等技術特點,可提供有效的管理環境和技術創新,他建議構建工程機械行業產業區塊鏈,推動相關企業上鏈,建立高效協同生態。
一是建立工程機械行業產業區塊鏈聯盟組織。由政府指導,高校、區塊鏈公司、國內大型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大型物流企業等牽頭成立工程機械產業區塊鏈聯盟,負責工程機械產業區塊鏈的標準、模式研究,制定產業區塊鏈數據規范、應用規范、智能合約規范、信息安全規范等,并協調聯盟事務。
二是建立權威的工程機械產業公有鏈。在政府監督和政策扶持下,由聯盟組織建設權威的跨機構、跨地域工程機械產業公有鏈,建立從原材料、配件、制造環節,到客戶和售后服務過程的公有鏈生態體系。
三是基于產業公有鏈建立產業鏈高效協同業務生態。鼓勵全產業鏈采購、物流、生產、質檢等業務上鏈,搭建企業和用戶互信支撐平臺。基于智能合約等技術,安全智能在線完成各種協同業務。例如,實現在線供應商自動推薦、質檢、售后等產品信息共享、在線支付、供應鏈融資等。從而提升客戶響應速度,加快庫存周轉、降低交易成本、支撐產品質量追溯,甚至催生新模式、新業態,促進行業價值鏈增值。
超級地下工程裝備
從房產稅端為制造業減負
劉飛香表示,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廠房多且占地面積較大,在房產稅上的稅負較高。
企業現有土地均需按照規定繳納土地使用稅,然而將土地價值計入房產原值征收房產稅,相當于又征了一次稅。
同時,近年來各地土地價值增長較快,同一地區企業土地購置時間不同,導致土地價格相差很大,且部分企業取得的是劃撥土地,這導致同一地區的不同企業即使存在同樣的房產原值和容積率,但房產稅計稅基礎相差大使得稅負不一,反而導致部分企業稅負增加。
建議將地價計入房產原值征收房產稅問題進行修改,不再將地價計入房產原值征收房產稅,切實減輕企業稅負。
加快淘汰落后隧道裝備與工藝
目前我國已建隧道超過3.5萬座、總長約3.7萬公里,隧道修建總里程高居世界第一,近5年來平均每年新增隧道超過1400公里。
“除城市地鐵隧道以盾構法施工為主外,高鐵、公路、水利、國防、礦山等隧道工程施工以鉆爆法為主。在鉆爆法隧道施工中,手工化、機具化、機械化和智能化各個階段并存,但人工和簡易機具施工還是主流手段。”
劉飛香表示,落后施工裝備和工藝主要指施工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安全隱患大、環境影響大、質量不可控、施工管控困難、施工形象差等問題的裝備與工藝。
隨著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國家對施工安全性、環保性以及工程質量的要求都有很大的提高,淘汰落后裝備和施工工藝,全面推廣升級為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先進施工裝備是必然的趨勢。
鄭萬高鐵隧道建設創新應用了全斷面施工工法、錨桿施工工藝、軟弱圍巖高壓劈裂注漿工藝、初期支護結構、二次襯砌結構優化上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實現了全工序機械化施工和全過程信息化管理。
中鐵重工的“十四五”規劃
以科技創新驅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
劉飛香表示,裝備制造企業應沖鋒在前,聯動上下游企業,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
發展裝備制造業 助力“三高四新”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湖南考察,勉勵湖南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抓好五項重點任務。在超大直徑盾構機研制領域,鐵建重工的超級地下工程裝備,成為湖南工程機械“超級”家族中的一張新名片。
劉飛香表示,“十四五”期間,高原鐵路、跨海隧道等超級工程將越來越多,裝備制造業大有可為。
要持續關注國家先進制造業發展,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加快產品升級換代,以自主創新推動裝備制造業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實現“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貢獻鐵建重工力量。
踐行“三高四新”戰略,鍛造硬實力、打造高精尖、攀登制高點,矢志在地下工程裝備智能化方面領先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