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陸海新通道是我國近年來的重大戰略部署。
2019年8月,《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獲國務院批準。規劃指出,西部陸海新通道是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通道;連接“一帶”和“一路”的陸海聯動通道;支撐西部地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陸海貿易通道;促進交通物流經濟深度融合的綜合運輸通道。
▲ 西部陸海新通道概況
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組織運營中心發布2021年一季度運營情況顯示,今年一季度西部陸海新通道三種物流組織形式均實現大幅增長,目的地已拓展至96個國家和地區的264個港口。
西部陸海新通道以重慶為運營中心,以廣西、貴州、甘肅、青海、新疆等西部省份為關鍵節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北部灣通達世界各地,比經東部地區出海所需時間大幅縮短。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鐵海聯運班列(重慶始發)開行393列,同比增長133%;運輸19588標箱,同比增長130%;運輸貨值24.3億元,同比增長117%。跨境公路班車(重慶—東盟)開行743車次,同比增長84%;運輸1672標箱,同比增長84%;運輸貨值4.17億元,同比增長149%;國際鐵路聯運班列(重慶—越南)運輸410標箱,同比增長55%。
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范圍也在不斷拓展。據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負責人劉瑋介紹,通道已輻射96個國家(地區)的264個港口,貨物品類超過500個;跨境公路班車常態化運行8條線路,實現中南半島全覆蓋。
在《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中,共提出建立3條主通道,分別是重慶經貴陽、南寧至北部灣出海口,自重慶經懷化、柳州至北部灣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經瀘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出海口三條通路。
目前,重慶、成都等地的貨物從北部灣出海,需經過海鐵聯運或陸路交通出海,成本較高。若能江海聯運,通江達海,將大大提升運力,降低運輸成本。
早在一百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聯通珠江、西江及北部灣的“平陸運河”的構想。百年后,這一構想將成為現實。
202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期間,將開工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
據介紹,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目前正在開展項目專題研究,計劃2021年完成各專項評審、項目建議書審批及工可報告編制、確定項目投建營方。2022年完成勘察設計和相關專題研究并開工建設。
▲ 平陸運河示意圖
平陸運河工程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組成,始于西江干流西津庫區南寧橫縣平塘江口,跨沙坪河與欽江支流舊州江分水嶺,經欽州靈山縣陸屋沿欽江干流南下進入北部灣欽州港海域,是連接北部灣國際樞紐海港和西江黃金水道一條新的戰略通道,全長約140公里。其中分水嶺段新開挖人工運河約6.5公里,其余133.5公里沿現有自然河道拓寬浚深、裁彎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