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正式發布,指出了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個要素領域改革的方向,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成為備受關注的內容。
當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建筑業進入轉型發展的新時期,面對著力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難題,我國建筑企業發展在數字化轉型的潮流中進入新時期。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建”)結合自身業務特性和長期優勢,以“數字+可再生能源時代”作為新的歷史使命,不斷研究探索數字化與建造方式、經營理念、市場形態和行業管理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數字化轉型推動企業轉型的重要作用。
推動中國電建數字化轉型探索,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質量效益型一流企業。——中國電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晏志勇
建筑央企數字化轉型的敏銳洞察
現代數字化技術應用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正在改變,甚至已顛覆企業原有的核心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企業的傳統優勢正在消解,新的優勢正在培育。
作為建筑央企,能夠多大范圍、多高層次、多強密度去組織整合資源,將決定企業的價值創造力和發展邊界。
▲ 中國電建智慧水務-流域防洪賑災解決方案
以綠色低碳為方向的新一輪能源革命正在全球蓬勃興起,面對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電力消費逐步替換其它能源消費的趨勢,能源供應和消費的界限變得日益模糊,多能協同、就地分散、智能管控、高效低碳、經濟適用已然成為能源趨勢。
對中國電建來說,“數字+可再生能源時代”是新的歷史使命,通過數字化轉型,高端切入、規劃引領,從供應端轉向消費端,推動可再生能源替代是中國電建在新時代的重要征程。
▲ 南歐江二級水電站
中國電建數字化轉型的破局思考與探索實踐
“打通內部、融合外部、構建生態”,中國電建以產業數字化為目標,充分利用“云大物移智”等新技術,緊緊圍繞管理數字化與業務數字化,借助“電建云”推動傳統工程企業步入數字時代,構建面向數字時代的新電建,不斷提升企業的精益化生產、數字化建造、現代化管理和智能化決策能力。
搭建以BIM為核心的基礎數字技術平臺。
通過自主研究的BIM仿真平臺系統,為工程數字化建設提供底層支撐,成功應用于數字橫琴、數字前海、數字雄安等工程,有效提升了工程數字化水平,推進工程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
形成支撐服務工程建管運的大數據平臺。
依托以BIM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搭建工程大數據平臺,推動建筑工程從物理資產到數字資產的轉變。通過構建符合集團管理特色的PRP-ERP-GRP項目管理體系,形成“項目-企業-集團”三層架構的生產運營大數據平臺,不斷加快工程資產信息化數字化步伐,創新生產和服務模式,賦能企業提質增效,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率。
▲ 大壩混凝土全過程高效安全施工數字化監控系統
通過“工程產品+服務”推動建造服務化轉型。
利用BIM+云大物移智等新技術,加強新技術與建造工程的應用與創新,增強工程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能力,在數字雄安、數字前海、茅洲河治理等項目中不斷實踐探索,提升建造服務化水平。
構建互利共贏融合發展的產業鏈生態圈。
依托供應鏈金融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高效整合工程的招標采購、物流物管、融資租賃、貿易服務等各類資源和要素,構建和諧共贏的產業鏈生態圈,形成產業融合的數字化產業生態。
▲ 雄安站站房屋面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建筑央企數字化轉型的保障措施
建筑央企數字化轉型的推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結合自身特點,重點從規劃牽引、管理機制、組織保障、人才培養、資金投入等五個方面提供保障措施,持續夯實建筑央企數字化轉型基礎,為建筑央企數字化轉型的持續推進與落地實施保駕護航。
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工程,要求企業必須正視自身面臨的競爭環境和轉型壓力,找準自身定位和目標需求,加強數字化統籌協調和戰略規劃,做好頂層架構和路線圖設計,分階段分步驟進行實施。
▲ 白鶴灘水電站雙曲拱壩
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從體制機制層面加快改革創新,構建適應數字化發展的企業運行體制機制。加快構建適應企業數字化運行的組織機制,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特點,創新企業組織管理機制,加快企業管理層級的扁平化和放權,暢通企業信息流通渠道,消除管理冗余,提高應對市場變化的響應能力。
▲ 電建云數據中心
組織領導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敗的關鍵。通過成立數字化轉型小組,持續推進“數字電建”的研究,規劃建設新賽道,進一步構建數字化轉型地圖,清晰實施路徑,指導公司和子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適應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趨勢,打造公司競爭新優勢。
人才保障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動能。不斷加強企業數字科技創新人才保障,提高信息技術研發、集成應用和運維保障等領域人員比例,增強信息服務部門保障能力。提高企業全體員工信息素養,加強員工信息技能培訓,弘揚信息文化,營造人人積極擁抱信息技術的企業發展氛圍。
▲ 中國電建智慧水務綜合解決方案
數字化轉型具有前期成本投入大,有效回報周期長的特點。對此建立數字化轉型專項資金,確保數字化轉型基礎平臺、功能應用、數據采集、互聯互通、成效展示等方面有效投入,依托激勵政策調動人員自主探索積極性,從企業戰略統籌和長期發展的角度,保障轉型工作有序開展。
中國電建不斷加強信息化、數字化專項資金投入,持續加大數字化產品研發、創新、升級、應用等方面的投入,推進企業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以新技術應用投入引領企業業務數字化轉型。
▲ 智慧水務工程——夾江青衣水廠
數字化轉型作為實現構建生態、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深入推進現代數字化技術應用與傳統業務的深度融合,對建筑企業經濟發展有放大、疊加、倍增的作用。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強密度的轉型進程中,建筑企業通過組織整合資源,可以不斷提升價值創造力和發展邊界,開啟行業數字化、精益化、智慧化發展的新階段。
未來,中國電建會繼續以“融合創新、集約高效、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安全保障”的原則,向共商共建共享轉變,向體系化、平臺化、專業化發展,為打造“數字中國”貢獻央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