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2019年8月6日山東省港口集團掛牌成立以來,堅持培“根”鑄“魂”,全面落實新時代國有企業黨建總要求,將黨建打造成為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發展的“紅色引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更好助力交通強國、海洋強國建設。
旗幟鮮明講政治 在戰略發展中明定位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開啟了新時代交通工作新篇章。2019年11月,交通運輸部等九部委印發《關于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吹響了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的沖鋒號。
山東省港口集團始終旗幟鮮明講政治,牢記初心使命,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研究港口建設發展一般性規律,形成“十位一體”發展戰略體系,以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物流樞紐港、產城融合港、金融貿易港、郵輪文旅港為載體,全力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加快建設“港通四海、陸聯八方,口碑天下、輝映全球”的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山東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4.2億噸,同比增長7.5%,高出全國沿海港口平均增速4.3個百分點;集裝箱314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6.5%,高出全國沿海港口平均增速5個百分點。其中,青島港貨物吞吐量超越新加坡港、升至全球第五位,集裝箱吞吐量超越釜山港、首次問鼎東北亞。山東港口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地位更加凸顯。
突破瓶頸促轉型 在新發展階段中尋方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新發展階段。
山東省港口集團成立后,雖然在“量”上絕對領先,但在發展模式上仍以傳統裝卸、倉儲、轉運等業務為主,商貿物流、供應鏈服務、現代航運服務、旅游休閑等高端新興業態發展不足。
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山東港口堅持“緊扣港口主業高效發展、依托港口優勢放大發展、跳出港口窠臼創新發展”,將各港口獨立運營的物流、貿易、金融、裝備制造等100多個業務單元進行再整合,成功構建了集團總部、四大港口集團、11大板塊集團以及眾多內陸港“1 + 4 + 11 + N”的“四梁八柱”,形成了以青島港為龍頭,日照港、煙臺港為兩翼,渤海灣港為延展,各板塊集團為支撐,眾多內陸港為依托的一體化協同發展格局,推動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港口集團和板塊集團之間聯動共贏發展,加快由裝卸港向樞紐港、貿易港、金融港轉型升級,不斷增加港口發展的“含金量”和“附加值”,提升港口發展影響力和帶動力。
轉換模式開新局 在新發展理念中求方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縱觀全球港口發展史,“吞吐量為王”的模式已經無法支撐港口長遠發展,轉變發展模式是港口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山東省港口集團成立之后,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獲批“智慧港口建設試點單位”,被交通運輸部授予“自動化碼頭技術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首創“氫動力+5G技術”等6項全球科技成果,打造了自動化碼頭建設的“中國方案”,其主要建設者“連鋼創新團隊”被中宣部確定為“時代楷模”。將協調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獨特優勢。與全省16市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青島、日照、煙臺等地集中開工港產城融合項目,加快建設臨港物流園和鏈式產業園,布局詩詞小鎮、郵輪小鎮、集裝箱部落等城市開發項目,港產城良性互動局面逐步形成。2020年提供就業崗位近2000個,在地方繳納稅收35.86億元,同比增長9.8%。將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投資1000萬元建設大氣環境智慧管控系統。加快高能耗設備淘汰更新,2020年清潔能源消耗同比上升5%,萬噸吞吐量生產能源消耗同比降低0.5%。山東3345公里海岸線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將開放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分別與韓國平澤港,日本大阪港、橫濱港、伊藤忠商社簽署合作備忘錄。出訪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與俄方港航企業全面開啟合作。意大利瓦多港碼頭項目投入試運行,幾內亞礦山項目、緬甸馬德島原油碼頭、巴基斯坦卡西姆煤炭碼頭項目運營順利。與BP石油、中石化等組建合資公司20家,吸引投資30億元。與中遠海運、馬士基、中鐵濟南局、上海港等行業巨頭深化合作,加快構建命運共同體。將共享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不忘發展初心,構建港口與員工共建共享機制,設立集團黨校和港口企業大學,啟動實施80后、90后、國際化干部人才“三百工程”,提升干部職工素質。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20年員工工資平均增長11.3%。建立“七個一”聯系幫扶機制,設立員工關愛基金,不斷增強員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服務大局立潮頭 在新發展格局中謀突破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山東港口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和“一帶一路”的十字交匯點,作為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雙節點,是沿黃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更是RCEP面向東盟和日韓的重要橋頭堡。山東港口始終堅持在國家戰略大格局中精準定位、謀劃布局,站在了中國改革發展的時代潮頭。
服務國內大循環。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常態化舉辦進口生活消費品大會,會同海豐國際、馬士基等船公司開通東南亞冷鏈航線,打造“濟青雙中心、沿黃多基地”生活資料運輸格局,2020年進出口冷藏集裝箱同比增長超過20%,加快由傳統“生產資料港”向“生產生活資料港”轉型,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舉辦2020陸海聯動研討會、國際油品大會等高規格會議活動,發起“東西互濟、陸海聯動”合作倡議、建立“雙循環”物流企業協作機制。海向增航線、擴艙容、拓中轉,累計新增航線61條,其中外貿航線34條,航線總數突破300條,數量和密度穩居北方港口首位。陸向開班列、建陸港、拓貨源,聯合海關、鐵路、船公司等,沿“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開辟內陸港19個,聯通內陸港35個,海鐵聯運班列達到72條,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
站在建黨百年的新起點上,我們將始終聚焦“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這個總目標、總定位、總遵循,以黨建為引領,扎實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力爭到2025年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實現突破性提升,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港口,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布局。
霍高原 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