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山東港口陸海國際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與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在重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山東港口與山城重慶緊密攜手共建陸海物流新通道,開啟了海港與內陸物流樞紐全方位合作的嶄新篇章。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重慶市沙坪壩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戶邑分別致辭。山東省港口集團領導馬德亮參加活動。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谷永紅,山東省港口集團董事會秘書、山東港口物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志國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協議。
根據協議,雙方將搶抓“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國際經濟發展與合作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山東港口重點國有骨干企業輻射帶動效應,圍繞重慶“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在推進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聯動發展、協同發展、融合發展,加快中歐(渝新歐)國際大通道、陸海新通道建設,建立與內陸國際物流樞紐的全方位合作等方面深入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及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大通道、大口岸、大物流樞紐園區建設,發揮好重慶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的示范作用。
霍高原在致辭中說,山東地處“一帶一路”海陸十字交匯點,是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雙節點”,在國家發展戰略中處于重要位置;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后,將西南部作為市場開發的重要戰略方向,相繼開拓了19個內陸港。此次雙方合作,意味著物流通道、要素資源的互聯互通、高效對接,將進一步推動構建陸海統籌基礎設施體系,開啟海港與內陸物流樞紐的全方位合作,為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戰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
戶邑在致辭中說,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是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載體,匯集了“4條物流貿易通道、3大鐵路設施、2個開放平臺、3塊運營牌子”共12大核心資源。依托山東港口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以及在東北亞區域的優勢,雙方有著較大的合作空間。希望雙方以此次簽約為契機,進一步加深合作,充分依托山東港口的優勢資源,將陸上的“一帶一路”與海上的“絲綢之路”有效銜接起來,加強內陸與海港的聯系,真正打造陸海貿易新通道,為西部大開發、發揮重慶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物流支撐點提供重要支持。
簽約儀式前,與會雙方共同考察了重慶市國際物流樞紐園區。
山東港口相關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延伸閱讀: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于2007年9月設立,規劃面積35.5平方公里。依托團結村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興隆場特大型鐵路編組站設立的內陸保稅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是中歐班列(渝新歐)與陸海新通道源發地和起始站,重慶鐵路口岸、整車口岸、醫藥口岸及鐵路保稅物流中心所在地,也是國家發改委批復設立的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及全市“三基地三港區”物流總體規劃中的鐵路物流基地,為國家服務標準化、交通強國雙試點,兩大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承載體,全國首批示范物流園區、全市首批重點物流園區,并5次獲得全國優秀物流園區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