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連港集裝箱吞吐量970萬TEU,位居全國第八。大連港地處東北亞經濟圈中心,是中國北方面向太平洋、走向世界的海上門戶。
隨著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大連港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
然而,港口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以及信息化程度無法匹配港口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問題。
數據來源:中國港口統計年鑒
圖12017年全國主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
數據來源:中國港口統計年鑒
圖2大連港2012-2017年吞吐量
大連港的綠色興港之路
據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年報顯示,從對環境污染較大的煤炭和礦石兩種貨品的吞吐量(如圖3)可以看出,煤炭以及礦石吞吐量總體上在逐年增加,又因為前些年大連港港口散貨作業煙塵污染控制水平不高,缺少配套的煙塵防治工程設施和環境保護配套設備,所以對大連生態環境造成的壓力勢必越來越大。
同時,隨著國家政府部門“綠色交通”、“交通強國”等概念的提出,大連港近些年做出了一系列繼續堅持將綠色港口向更深層次推進的決策。
圖3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煤炭以及各礦石吞吐量
(2014-2017)
2013年
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投入1700余萬元用于港區綠化美化建設,新建和改造綠化面積9.4萬平方米。目前港區綠化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綠化率達90%以上。
2014年
公司投資約近億元建設大連新港事故池工程(10萬立方米事故池)及其相應收集系統。進一步完善了新港油化品儲存區現有三級防控體系的不足,彌補部分早期建設的罐區事故存儲設施的缺失。在整個油化儲存區末端實現了對區域流淌火入海進行了有效的阻截。
2015年
在礦石碼頭利用海水淡化,采用反滲透技術建設一座日供水能力1200噸的海水淡化站,產出的海水有40多項指標全部達到了國家飲用水標準;
在集裝箱碼頭開展輪胎式集裝箱門式起重機“油改電”;在全港實施綠色照明工程,采用 LED 燈、釩弧燈等代替高壓鈉燈;
在油品碼頭公司開展供熱模式的研究和技術改造,鋪設 DN500 蒸汽管道6000米,建設相應的熱交換站,減少煤炭用量,實現合理利用資源;
在礦石碼頭、集裝箱二、三期等建設項目中推廣海水源熱泵技術,利用海水源熱泵技術的建筑物的總面積已達到45000平方米。
2016年
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基于北斗的智能航運信息綜合服務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在中國航海學會組織召開的成果鑒定會上被評定為“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據統計,自該系統交付使用后,集裝箱單箱燃油成本平均下降9.97%。
2017年
大連港油品碼頭與上海恒貞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大連因泰控股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開建接收能力為300萬噸/年的 LNG 進口儲配站及“氣化遼東”配套項目。
從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年報可以看出,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對于港區環境建設改造的投入每年穩定在百萬投入以上,見表1。
表1大連港港區環境改造投入表圖
數據來源: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年年報
根據《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綠色循環低碳港口發展專項規劃》,大連港將在2020年,形成管理完善,技術創新,組織優化,全員參與的節能減排長效機制,實現港口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方式深入人心,實現港口經營與資源、環境和諧發展。與 2005 年相比,港口生產綜合能源單耗下降33.8%,港口生產 CO2 排放強度下降68.1%,港口生產用電比例提高166.5%。
大連港信息化建設
從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年報獲悉,每年集團公司用于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多達5000萬元。除此以外,近些年公司用于科技研發的投入如圖4所示。
數據來源: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年年報
圖4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發投入(2013-2017)
2012年
7月大連入選全國首批“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城市后,大連港做出了推動“以港興市”,發揮帶動引領,建設“智慧航運中心”的選擇。
2014年
大連港的“智慧航運中心”建設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目前,無人值守的港區、時時監控的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全程跟蹤的物流電子商務服務體系都是大連港信息化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一個集物流協同作業、大通關、物流交易、物流金融等服務于一體的“智慧航運中心”平臺正逐漸顯現。
2015年
TOP+系統在大連集裝箱碼頭(簡稱 DCT)正式上線。這不僅標志著DCT結束了長達17年的 CITOS 時代,邁入大連港自主研發的 TOP+時代,更標志著港口集裝箱碼頭開始步入“互聯網+港口生產”時代。
同時,“壹港通”港航社區系統也正式上線。
2017年
中國港口協會評選了5個科技進步一等獎,大連港的“國家集裝箱海鐵聯運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榜上有名。
該項目主要通過對集裝箱加裝 RFID 標簽、港鐵場地加裝 AEI 鐵路地面識別設備等物聯網手段,實時采集集裝箱、船舶、車輛等貨物與運輸工具動態信息,與鐵路、港口的業務管理系統完成對接,實現對大連港-哈爾濱的集裝箱海鐵聯運全流程的跟蹤與監控。
從大連港未來的發展規劃報告獲悉,大連港將計劃于2020年底前完成公司的所有能耗實時監測自動獲取,建成全港能耗綜合管理系統。
并將在現有生產指揮調度系統業務重新進行梳理和優化的基礎上,設計開發出一套運行更為高效、業務集中的生產調度指揮中心信息管理系統,包括港口生產組織、作業監控、管理分析、客戶服務等功能,實現調度指揮,船舶申報,拖輪、引航、鐵路動態掌握以及作業動態、船舶和貨物的監控等。并進行管理分析,包括吞吐量趨勢分析、收入趨勢分析、客戶關系分析、集疏運情況分析、生產過程分析和港口生產設備運用情況分析等,從而提高作業效率和服務水平,提升港口競爭力,此項規劃計劃分三個階段實施,投資約2000萬元。
此外,大連港還計劃進行物流一體化服務平臺建設。通過業務及技術的協同與集成,不斷提高物流企業操作與經營能力的同時,不斷助推物流企業面向供應鏈的全程物流操作能力,創建物流服務新模式,有效提高公路、水路、鐵路等運輸工具的利用率,降低運輸工具的空駛率,節省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量。
本文由“港口網www.99mizi.com”特約上海海事大學王海龍、周鑫、沙梅獨家提供
參考文獻:
[1] 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年報 (201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