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央視新聞“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今日中國安徽篇”報道四航局參建的安徽引江濟淮蜀山樞紐船閘工程項目建設情況。此前央視新聞頻道直播LIVE欄目也對項目進行了專題采訪直播。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安徽考察調研,第一站就去了淮河王家壩站,總書記指出,淮河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70年來,淮河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防洪體系越來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高,要把治理淮河的經驗總結好,認真謀劃十四五時期淮河治理方案。
引江濟淮工程是安徽省基礎設施建設 “一號工程”。其中,蜀山樞紐工程是引江濟淮八大樞紐之首,是溝通江淮水系的分水嶺,為引江濟淮全線控制性關鍵工程,位于合肥市高新區長寧社區。四航局所承建的蜀山船閘是引江濟淮溝通段蜀山泵站樞紐的主要建筑物之一,由船閘、泄水閘、連接渠道及兩岸防洪堤等建筑物組成。
根據引江濟淮工程初步設計及批復,蜀山船閘規劃建設雙線船閘,分期建成,先建一線并為二線船閘建設預留條件。蜀山船閘最大設計水頭17.26米,通過設計單位與水工模型試驗單位共同努力,反復優化水工結構布置、進行經濟技術比較后,輸水系統選擇閘墻長廊道輸水系統,考慮到雙線船閘耗水量大、船閘用水成本較高,進而采用閘墻長廊道側支孔輸水,并設連通廊道與復線船閘相連,在雙線船閘之間設置連通廊道,待二線船閘建成后,可以實現兩閘互灌互泄,既可達到節水目的,又可改善上下游引航道的水流條件,與國內外類似船閘相比較,屬于較大突破與創新。
船閘主體大部分構件均為大體積混凝土,考慮到夏季施工溫度較高,項目部優選原材料,設計配合比,模擬各種工況下混凝土結構溫度及內部應力,最終采用水泥、骨料、拌合水預冷的措施,降低混凝土入倉溫度,使用布料機入模工藝取代了傳統的泵車入模工藝,既保證了施工效率,又有利于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在混凝土內部布置循環冷卻水管,使用鋼管代替了目前常用的PE管、PVC管,大大增強了冷卻效果,有效控制混凝土內部最大溫度。在控制降溫速率方面,采用兩布一膜保溫養護,確保內外溫差滿足要求。針對突發情況,項目部還采用了無線測溫系統,隨時關注混凝土溫度變化情況,根據溫度變化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閘室的施工必須要有外圍平臺,傳統的操作平臺安全風險大且不能滿足施工需要,為了確保作業人員的安全,同時加快施工進度,項目部綜合考慮采用鋼模板及操作平臺。這樣一方面,鋼模面板不設置穿墻拉桿孔,確保了結構混凝土外觀及內在質量;另一方面,上下各設置一道螺桿,減少了模板安裝工作量,提高了模板安裝效率。
“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引江濟淮項目駐地面積約為14600平方米,采用圍合式院落的建筑方式,庭院外粉墻黛瓦、綠草藍天,庭院內石雕漏窗、青竹掩映。走進院落的大門,升旗臺、噴泉與花草樹木交相輝映,徑直走向辦公樓,樓內上下兩層,醫務室、檔案室、黨員活動室等應有盡有,崗位職責、進度計劃、組織機構圖等全部上墻。生活區內,職工活動室、宿舍區和職工餐廳依舊采用徽派建筑風格,墻面上均粘貼文明標語。典雅大方,精致整潔,這就是引江濟淮項目部徽派營區的別樣風情。
蜀山船閘自2018年年底開工以來,項目部全體建設者先后克服了不良土質、疫情、汛情等因素影響,截至目前,開挖工程基本完成,河道、航道雛形初現,一線船閘閘室、閘首、導航墻、靠船墩等主體工程形象進度順利推進,完成投資近七成;復線船閘自去年12月開工,充分借鑒一線船閘施工經驗,抓住晴好天氣,加大資金、設備、人力投入,大力推進土方開挖,截滲墻、基坑邊坡混凝土澆筑等分項工程施工。
自2018年進入安徽市場以來,四航局連續三年獲評安徽省水運施工企業信用等級AA級企業,并先后承建的安徽片區引江濟淮蜀山樞紐船閘項目、瓦埠湖項目、廬江項目,四航局始終秉承“誠信履約、用心澆注您的滿意”企業服務理念,用實際行動踐行“擼起袖子加油干,不負四航再入皖”的口號,全力打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精品工程。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四航局成立70周年。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四航局將繼續以高標準、嚴要求進行工程建設,充分發揮管理、技術、人才和經驗優勢,匠心智造、澆注精品,努力為引江濟淮項目建設和安徽社會經濟發展貢獻更大力量,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四航局成立70周年和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