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國民經略 ,作者凱風
誰是過去10年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
第七次人口普查塵埃落定,全國人口格局再次發生巨大變化。與10年前相比,東部經濟、人口比重聯袂提升,東北則雙雙回落,孔雀東南飛的趨勢有增無減。
2020年,相比2010年,哪些省市人口大幅增加?
其一,大陸31個省市中,25個省人口有所增加,6個人口減少。
過去10年,全國新增人口超過7000萬人,但不是每個省份都能享受這一紅利。(參閱《擠水分!各省市真實人口家底曝光》)
大陸31個省市中,還有6個省份人口有所降低: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內蒙古、甘肅。
這6個省份,均在北方省份,且東北三省全部囊括在內。
其二,人口增長最多的5個省份: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南。
與10年前相比,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南,分別增加2170.9萬人、1014萬人、608.8萬人、573.4萬人、534萬人。
江蘇、山東、河南雖然新增人口并不少,但由于人口基礎龐大,增速不到10%,弱于福建、貴州、海南等地。
這些新增人口,一部分來源于自然增長的貢獻,出生率相對較高的省份更占優勢,如山東、河南、廣東。
另一部分則來自外來人口的流入。
這方面,廣東、浙江、江蘇是代表。作為中國三大經濟強省,產業相對發達,外來人口不斷涌入,從而帶動人口規模不斷抬升。
以廣東為例,在廣東1.26億人,流動人口高達5206萬人,其中省際流動人口為2962萬人,規模全國最大。(參閱《趕超日本!中國人口第一大省,再無懸念》)
其三,從10年人口增幅來看,廣東、浙江遙遙領先,新疆、海南、西藏、寧夏、福建等位居前列。
由于各省人口基礎不一致,單看人口增量并不足以完整反應一個地區的增長態勢,這就有必要引入人口增幅的概念。
與10年前相比,我國人口增幅最高的5個省份:西藏(21.5%)、廣東(20.8%)、浙江(18.6%)、新疆(18.5%)、海南(16.3%)。
這其中,廣東、浙江是人口大省。尤其廣東,早在2010年人口就邁過1億大關,能在如此龐大的基礎再度新增20%以上,可見人口吸引力之強大。
西藏、新疆、海南,作為邊疆省份,本身人口規模相對較小,低基數容易帶來高增長效應;加上生育政策比一般省市更為寬松,人口出生率更高,由此帶動人口增幅居前。
相比而言,作為人口大省的山東、河南、四川,人口增幅均未超過6%,這其中更多還是自然增長帶來的貢獻。
其四,東北人口10年減少1101萬人,黑龍江流失最多。
東北人口為什么持續流失?
國家統計局有關人士對此分析稱,受到自然環境、地理環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這幾點都容易理解。東北緯度較高,冬季漫長,人口向溫暖地區遷移是全球大趨勢,東北也不例外。而當地生育率全國墊底,加上經濟長期萎靡,人口形勢自然不及預期。
但這幾點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有三點:
一是東北是生育政策最嚴的地區之一。東北地區國企眾多,在一刀切和一票否決模式下,機關單位和國有企業執行力度最大,這成了東北地區人口生育率下滑的關鍵誘因之一。
二是人口外流,比生育率走低更致命。長三角地區生育率同樣不高,京津滬比東北好不到哪去,但只要有持續的人口流入,人口形勢就不至于陷入困局。東北面臨的恰恰是低生育+人口外流的雙重困境。
要知道,人口流出的主力幾乎都是年輕人,這又加劇了東北地區的老齡化危機。
三是振興東北喊了10多年,一直沒有太大起色。40年前,十強城市里,東北占了2席。40年后的今天,東北城市已經全部跌出20強之外了,只有大連進入了30強。
經濟不振,產業萎靡,自然難以留住人口。人口一旦萎縮,資產價格也難以維持,東北一些收縮型城市房價跌回白菜價,就是前車之鑒。
國家層面曾表示,十四五時期,振興東北將有突破性的舉措。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其五,未來10年,東部強者恒強,大城市群將成為人口主要吸納地,而中西部省份人口有望回流。
孔雀東南飛。以廣東、江蘇、浙江為代表的東部省份,未來仍舊是中國人口吸引力最強的區域,借助城市群和都市圈戰略,東部地區的人口比重有望繼續抬升。
東部之外,中西部一些勞動力大省,有望享受到人口回流的紅利。
這背后,一方面得益于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帶動就業人口回流;另一方面則得益于強省會戰略的推進,以省會為代表的中心城市將成為人口的重要吸納地。
至于東北地區,即便先行先試放開生育,要提高生育率也不容易,更關鍵的在于如何遏制人口外流的趨勢。
這無疑需要經濟復興。經濟和產業強大了,自然就能留住人口。
國家層面表示,十四五期間,振興東北將有突破性舉措。我們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