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最后一吊集裝箱穩穩地落在“泛亞天津”輪上,唐山港京唐港區創造了自動化碼頭單船裝卸效率152.7箱/小時的新紀錄。在裝卸作業結束的同時,港口的智能理貨系統自動生成了理貨單證,與船方進行了快捷的線上交接,確保了這艘重載集裝箱船舶按計劃“搶潮”出港。
自集裝箱智能理貨系統上線運行后,在京唐港區“零等待”辦好船舶交接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由于理貨數據實時性強、客觀性和可追溯性高,唐山港的智能理貨服務得到了碼頭、船舶、代理客戶的充分認可,客戶滿意度大幅提高。智能理貨正在成為唐山港轉型升級中一張亮麗的“新名片”。
集裝箱智能理貨項目于2017年初立項后,項目團隊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堅持科技創新,努力打造“亮點”項目,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促進了項目于2019年9月份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如期實現投產、達產,智慧港口建設邁出新步伐。
唐山港集裝箱智能理貨系統基于物聯網、OCR、PLC、互聯網、數據傳輸等技術,全面實現集裝箱船舶箱號核對、拖車號確認、箱體檢查、箱位確認、數據處理和流程監控的自動化,理貨產品更好地發揮出全天候、全覆蓋、零距離、實時性的特色,實現了一站式共享服務,為港口物流鏈的大數據提供了技術支撐。智能理貨系統在研發、實施過程中完成了多項自主技術創新,榮獲一項“國家專利”和三項“國家著作權”,整體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以前,一條集裝箱船作業線需要兩名理貨人員,流程優化再造后,只需一人即可完成作業,且從一人一線逐漸發展到一人多線。既實現了降本增效,又推動了港口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理貨環境改善,也是智能理貨項目實施帶來的又一巨大轉變。以前,理貨人員作業地點在船舶艙口邊和岸橋吊機下方,受天氣及作業時間的影響,人員勞動強度大,容易出現理貨差錯,同時,長期處于人機混合的室外作業中,安全風險大。實施智能理貨后,理貨人員在智慧碼頭控制中心大樓的智能理貨中心就能進行遠程操作,使風吹、日曬、雨淋的室外理貨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真正實現了理貨業務人機分離、人貨分離、本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