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22個月,660多個日夜,備受期待的城西港區鐵路專用線將于30日開通,也是全國12條推動長江干線港口鐵水聯運設施聯通率先開通的鐵路。此次開通的線路為七里湖二場至上港段,全長4.5公里。
“鐵路專用線開工前期,我們在上級部門的協調下,克服了很多困難,解決了一系列問題,這條鐵路開通,將充分發揮鐵水聯運優勢,打通港口集疏運‘最后一公里’,提升九江市乃至江西省在中部地區的競爭力。”市城西港區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突破層層難題 大力推進項目
城西港區鐵路專用線是國務院批準的長江沿線8省(市)12條鐵路專用線建設項目之一,也是省市重點項目。2018年6月,九江市先后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和九江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擔任組長的市級和區級項目推進領導小組,全面協調推進該項目建設。2019年8月31日,城西港區鐵路專用線正式拉開建設大幕。
建設的號角已經吹響。自項目開工以來,市城西港區堅持“項目為先、項目為大、項目為王”理念,以重大項目為抓手,抓緊每一天、干好每一周、奮戰每一月,把鐵路專用線作為重點工作持續大力推動。
6月29日,記者走進城西港區鐵路專用線項目施工現場,九條軌道蜿蜒交錯,數百名工人正在對鐵路沿線進行檢查,確保做好項目收尾工作。
“因為疫情和汛情,耽誤了不少時間,為確保項目如期完成,我們搶晴天、戰雨天,上足人員和設備,最多的時候有800多名工人同時施工。同時,過年過節不放假,全力保障工程進度,確保項目按時保質完成。”中鐵十六局新建城西港區鐵路專用線工程有關負責人說。
城西港區鐵路專用線的順利開通,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市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尤其是九江經開區的合力共為和不懈努力。
“項目審批手續復雜,而且涉及拆遷、路基、橋涵、通信、水、電、氣等問題,耽誤了很多時間。”市城西港區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鐵路沿線有不少企業和民房,而且開工數月后遭遇疫情和汛情,所以這給項目審批和推進帶來了不少難題,但在中央、省市區的協調下,問題得到了及時解決。
在各級領導的高位推動下,城西港區鐵路專用線快速推進,得到國家發改委高度認可,并獲中央財政專項補貼資金2.666億元,也是目前全國12條鐵路專用線唯一一個獲得中央補貼的項目。
鐵水優勢互補 助推九江高質量發展
城西港區鐵路專用線起點自沙潯線K5+600引出,跨新開河,經九鼎和上港碼頭,終點九江綜保區,線路全長11.344km,工程總投資約22.5億元。該鐵路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又有何重要意義?
“該鐵路的開通將實現九江經開區與京九線等國鐵干線的無縫銜接,強化港口與鐵路運輸聯通,實現鐵路和水運優勢互補,打通港口集疏運‘最后一公里’,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優化運輸結構,降低運輸成本,滿足企業運輸需求。”市城西港區管理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公路運輸相比,鐵路運輸具有運量大、污染小、能耗低的特點。同時,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可以提高物流的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程度,提升地區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促進工商業的發展,進而帶動地區經濟向更高水平發展。
該負責人介紹,城西港區有一家物流企業,年公路運輸汽車量約30萬輛,但通過鐵路運輸能達到200萬輛以上,“因為公路運輸成本高,企業利潤低,所以會控制總運輸量,可是鐵路開通后,企業的運輸量會增加,但運輸成本要節約三分之二左右。”
九江綜保區是江西省唯一一個沿江臨港的綜合保稅區,是九江乃至全省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對九江打造內陸雙向開放新高地、推動長江區域航運中心建設、加快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城西港區鐵路專用線的開通更是為九江綜保區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進口貨物進入綜保區,然后通過鐵路發散到全國各地,全國各地的貨物也可以從鐵路運輸進來,運往海外。”該負責人說,此外,城西港區鐵路專用線有助于構建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發揮鐵路運輸運能大、能耗低、污染小等優勢,減輕公路穿城運輸對城市公共交通、環境的影響,有助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有利于污染防治,打贏藍天保衛戰。
經濟要發展,交通需先行。城西港區鐵路專用線是展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綠色生態路,更是一條貨暢其流的通江達海路,九江也將搭上城西港區鐵路專用線的東風,駛入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快速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