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具有水陸聯運設備和條件,供船舶安全進出和停泊的運輸樞紐。是水陸交通的集結點和樞紐,工農業產品和外貿進出口物資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裝卸貨物、上下旅客、補充給養的場所。由于港口是聯系內陸腹地和海洋運輸(國際航空運輸)的一個天然界面,因此,人們也把港口作為國際物流的一個特殊結點。
港口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港口行業主要上市企業上港集團(600018.SH)、寧波港(601018.SH)、廈門港務(000905.SZ)、天津港(600717.SH)、青島港(601298.SH)、招商港口(001872.SZ)、廣州港(601228.SH)、唐山港(601000.SH)、錦州港(600190.SH)、大連港(601880.SH)、南京港(002040.SZ)、鹽田港(000088.SZ)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港口泊位數量、中國港口貨物吞吐量等
港口泊位結構持續調整
我國目前已經形成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個港口群,煤炭、石油、鐵礦石、集裝箱、糧食、商品汽車、陸島滾裝和旅客運輸等8個運輸系統布局。
受港口建設接近飽和、行業產能過剩、地方政府投資不足等不利影響,市場總體增長空間受限,沿海傳統水運建設工程市場投資持續負增長。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自2013年開始,我國沿海建設投資額呈下降趨勢,新增各類泊位數量整體也呈逐年下降趨勢。與此同時隨著各類港口整合的持續深入,近年來,我國港口泊位總量雖下滑,但萬噸級以上港口泊位數量仍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
截至到2020年底,全國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22142個,比上年末減少751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592個,比上年末增加72個,萬噸級及以上泊位占比由2014年的6.7%提升至2020年的11.7%。
在不斷降低港口投資強度的同時,港口基礎設施投資呈現智能化、信息化、綜合化趨勢。而智能轉型,正成為港口企業應對行業不景氣、自身供給能力過剩、提升核心競爭力等共同方向。
萬噸級及以上泊位仍以專業化泊位為主
全國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中,截至到2020年底,我國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138個,增加62個;內河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454個,增加10個。按照泊位噸級來劃分,我國1-3萬噸級和5-10萬噸級泊位是主要組成部分。
截至2020年底,全國港口1-3萬噸級泊位數量為865個,占總量的33.50%;3-5萬噸級泊位數量為437個,占總量的16.54%;5-10萬噸級泊位數量為850個,占總量的32.92%;10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量為440個,占總量的17.04%。
按照泊位用途來劃分,我國萬噸級及以上泊位主要是專業化泊位。截至2020年底,全國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中專業化泊位數量為1371個,占總量的57.7%,其中集裝箱泊位354個,煤炭泊位265個;通用散貨泊位數量為592個,占總量的24.9%;通用件雜貨泊位數量為415個,占總量的17.5%。
沿海港口仍是主要水路貨運渠道
關于我國沿海和內河港口,全國沿海港口包括環渤海、長江三角洲、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等5個港口群體;內河港口則包括長江水系內河港口、珠江水系內河港口等。
在港口貨物吞吐總量方面,我國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保持在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的1.8-2.0倍左右。2020年,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45.50億噸,比上年增長4.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4.8億噸,增長6.4%;內河港口完成50.7億噸,增長3.2%。
舟山港外貿貨物吞吐量名列榜首
在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方面,我國沿海港口優勢則更加明顯,沿海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為內河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的8-10倍。2020年,全國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44.96億噸,比上年增長4.0%。
具體到港口來看,2020年我國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前十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均在1億噸以上,其中寧波舟山港以53679萬噸排名第一;青島港和上海港緊隨其后,外貿貨物吞吐量分別為44458和38864萬噸。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港口碼頭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