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全國碳交易正式開市,“碳交易”“碳配額”的“雙碳”模式正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綠色發展。“雙碳”模式下,作為物流水運大通道,蘇北運河如何布局?
凸顯水運運輸結構比較優勢
交通在國民經濟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的戰略作用。蘇北運河承載著“原材料”“產成品”“兩頭在外”的制造大省江蘇全省的生產生活大宗物資的中轉與集散,2021年上半年貨運量達1.54億噸,周轉量達323億噸.公里,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21年1-5月份統計數據顯示,江蘇省水路運輸貨運量3.55億噸,蘇北運河貨運量占比35.4%,發揮了大數量、長距離干線運輸中的主力作用。
“水運通利,節能省銀“。水運是最低碳的運輸方式,以2020年蘇北運河651億噸.公里的貨物周轉量計算,與鐵路運輸方式相比,可節約柴油消耗7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9萬噸;與公路運輸方式相比,可節約柴油消耗44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69萬噸。水運也是物流運輸組織方式中成本最低的,同樣以2020年蘇北運河651億噸.公里的貨物周轉量計算,與鐵路運輸方式相比,可直接節約物流運輸成本近20億元;與公路運輸方式相比,可直接節約物流運輸成本近246億元。蘇北運河在發揮統管體制優勢下,始終保持“高效穩定安全“的運輸態勢,吸引了沿線徐州工程機械、淮鋼特鋼、井神鹽化、中石化清江石化等一批適水企業的集聚,沿線建有大型工業、倉儲和物流園區15家。
“江蘇的高速公路上鮮有運輸煤炭、礦建等大宗物資的車輛,發達的水網、高等級的航道提供了強大的水運貨物運輸能力,保障著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原料和產成品的流通。“蘇北航務處工作人員介紹。蘇北運河優先保障著江蘇全省9家主力電廠和36家地方重點電廠的煤炭供應。2021年上半年,蘇北運河煤炭運量4911萬噸,同比增長20.7%。特別是2021年4月,山東濟寧梁山港通航后,經蘇北運河轉運到長三角城市群的煤炭每噸約節約物流成本60元,低廉的水運成本吸引著用煤企業的運輸方式選擇。在“雙碳“發展模式下,水運“自帶光環”的比較優勢正在進一步顯現,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正促進“公轉鐵”“公轉水”,以運輸結構優化調整作為交通運輸領域“減碳”的重要實現路徑。
推進集裝箱運輸倍增行動
集裝箱運輸是高效率的現代運輸組織方式,結構上的高度標準化可在各種運輸工具之間換裝,便于多式聯運,加快了運輸速度,大大節省了運輸時間,降低運費。2008年蘇北運河集裝箱運輸突破1萬標箱,2020年為28.5萬標箱,占全省內河集裝箱運輸量的49.1%,以集裝箱為標志的新型物流運輸組織方式正在蘇北運河上快速成長。
2021年5月19日,江蘇省交通運輸廳聯合江蘇省發改委、江蘇省工信廳等相關9個部門聯合發布《江蘇省內河集裝箱高質量發展倍增行動三年計劃》,蘇北運河主動擔當,以培育集裝箱精品航線、開放暢達優先過閘服務、搭建聯通信息平臺來落實“三年計劃“的具體落實。經多方的精心培育,蘇北運河沿線集運發展規模進一步擴大,截至2020年上半年,集運企業14家,上半年運量達18.2萬標箱,同比增長了32.2%,兩年平均增速33.7%,其中二季度運量首破10萬標箱。航線主要集中為太倉、上海、南京、連云港、武漢、鳳陽等港口,蘇北運河集裝箱運輸正在加速推進“通江達海內聯“的銜接聯運。
“我們也正在積極推進航運轉型提升計劃,其中支持集裝箱運輸發展,至2023年,蘇北運河集裝箱運量達50萬標箱。”蘇北航務處負責人介紹。推進集裝箱的運輸,以”散改集“不僅提升了航運品質,更是拓展了”江河海“”公鐵水“多式聯運新模式。隨著集裝箱運輸方式的培育,蘇北運河與江港、海港正在加速聯動,同時以徐州、蘇州等為重點發展的鐵公水聯運也正讓蘇北運河沿線加速參與“雙循環”物流通道,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
探索綠色運河建設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進一步探索建設綠色能源閘站,探索建設“低碳”“零碳”船閘。”蘇北航務處負責人介紹,“綠色低碳從自身做起,以“自身行動”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改善能源消耗結構,降低煤電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推廣太陽能燈清潔、可再生能源試用、使用,減低生產辦公能源消耗。試點生態船閘、綠色船閘建設,探索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利用清潔能源太陽能進行發電。以燃燒煤炭的火力發電為參考來計算節電減排效益,則每發1度電節約0.4千克標準煤或0.379升柴油,同時減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0.272千克煙塵以及節約4升凈水。航標是船舶航行的有效助航設施,在蘇北運河推廣應用太陽能等新能源航標燈,有效降低航標日常能耗,推廣航標遙控遙測技術,推進提升航標遙控遙測系統覆蓋率,提高航標維護效率,降低航標維護能耗。
“至2030年,實現蘇北運河碳達峰,全線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監督、考核與管理機制更加完善,建成1-2個零碳示范船閘,建成低碳航道。“蘇北航務處負責人,江蘇省交通運輸廳也正大力提升船舶清潔能源應用,全面推進蘇北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以蘇北運河的航運轉型提升來推動”雙碳“模式下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