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守初心,用肩膀扛起責任擔當。他們用汗水換來綠水青山,為清水塘城市發展源源不斷注入強大動能。每一個勞動的瞬間都那樣簡單而平凡,今天讓我們致平凡耕耘,敬不凡匠心。
“執拗”的老徐
敢擔當、沖在前、能吃苦、最靠譜。憑借著一股“執拗勁”,徐業勤自2019年4月加入株洲清水塘PPP項目建設團隊以來屢立奇功,更是在擔任項目副經理后扛起了清水塘城市公園施工生產的大旗。
身為黨員,遇到難題決不能輕易放棄!
設計圖紙存在問題怎么辦?
從設計師到主管再到設計負責人最后到院長,徐業勤逐一撥打電話,反應清水塘公園主湖區需要土方類型和土方量不明確的問題。
如何保證公園栽種樹木存活率?
徐業勤帶著項目技術人員與設計院一起研究長遠的利害關系,制定解決方案,最終決定采用超挖2米的方法對清水塘公園邀月橋區域展開施工,給栽種樹木預留出排水空間。
因為他的“執拗”,困難基本不過夜。清水塘公園建設穩步向前,去年10月如期蓄水成湖,今年3月完成大樹種植。“七一”期間清水塘公園正式亮相!
扎根項目部的“她”力量
鏗鏘玫瑰,項目部上綻芳華。扎根一線,巾幗不忘須眉。在清水塘項目部這些女職工讓人刮目相看。
來自江西的謝芬性格活潑、開朗,這樣一個外向型的人干的卻是最需要耐住性子的內業資料整理工作。在旁人看來相較于奮戰一線的技術員、施工員她的崗位技術含量不高也“不起眼”,但謝芬卻明白對工程而言內業資料是內在“靈魂”。
謝芬榮獲項目部2020年10月“質量之星”稱號(右一)
平均一天,謝芬能歸檔二十份資料,最高時一天歸檔百余份。
工作中,謝芬時刻牢記內業指導外業,外業回歸內業的原則,一邊利用自己對相關規范熟稔的優勢,瞄準現場的主要質量控制點去“找茬”,督促工程質量;一邊通過加強對現場實際施工的學習,提高對工程的認識,更好地指導資料編制。
外表清秀的張秋,平常總喜歡梳一個單馬尾,看起來文文靜靜,但做事卻絲毫巾幗不忘須眉。作為項目環境治理專員,張秋全身心地投入到霞灣港生態保護帶的環境治理上,把家安到了株洲。
目前,霞灣生態保護帶施工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張秋帶領團隊總結出的3個地塊“祛毒”方子已經在實踐中應用,且效果顯著。
“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牛奶河’變成‘生活秀帶’指日可待。”張秋滿心期待,“未來,我要帶著愛人、孩子一起漫步霞灣港!”
李博士的創新工作室
6月28日,中交三航局承建的清水塘大橋,主橋邊跨上部鋼結構第一階段施工順利完成。這一節點工程的順利完工,離不開“李業勛博士路橋與環境施工創新工作室”團隊的功勞。
自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團隊申報了中交三航局A類課題2項,完成專利申報8項,論文2篇,榮獲上海市BIM應用技術獎1項;
通過開展科技攻關、合理化建議、總工講堂、名師授課等形式,培養了一批青年優秀技術人才,形成了“2博6碩10骨干”的路橋與環境施工創新團隊,輸出2名青年骨干走上領導崗位。
這樣一個專業團隊立足于清水塘項目工程實踐,瞄準“卡脖子”問題,針對性地推進技術創新。研究“百花齊放,涉及Midas數值計算、GIS+傾斜攝影技術、BIM信息化施工、土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治理、河道污染底泥處理及水生態治理等多個方面……著力打造一支在大跨度橋梁施工、環境治理領域善研發、精技術、能創優的創新型人才隊伍,服務項目建設。
--中交三航局株洲清水塘PPP項目--
“他”&“她”傳承好“工匠精神”,為實現“美麗株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平凡的崗位上追求卓越,中交人用匠心鑄品質,打造清水塘標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