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已于近日完成對8個省(區)的督察反饋。
調查發現,雖然“十三五”期間我國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但是一些地方生態環境問題仍然突出。
有一個原因引人關注,就是一些地方在規劃制定、執行等方面存在問題,導致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工作難以有效推進。
沒有規劃:生態環境治理缺乏路線圖和剛性約束
沒有規劃,地方生態環境保護也失去了剛性要求,任務推進不力、管理不到位、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現象也多發、頻發
遼寧
督察組向遼寧省反饋督察情況時指出,渤海綜合治理一些任務推進不力,海水養殖污染防治有較大差距。
遼寧省未按要求于2020年年底前發布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市縣級養殖規劃雖在2018年前完成編制,但部分規劃未按要求劃定海域禁養區、限養區。
規劃編制不及時,導致的局面是,遼寧省大多數工廠化、池塘養殖場尾水直排入海,葫蘆島興城市開展監測的531個養殖排污口中有210個超標。
除了海水養殖存在問題外,濕地保護不到位同樣也被督察組點名。
督察組指出,遼寧省林地保護不到位,受項目侵占林地等影響,林地保有量下降,僅工業和港口碼頭項目違規侵占濕地就超過21.8公頃。這背后,是遼寧省林草部門未按要求編制全省濕地保護“十三五”規劃,未制定一般濕地認定標準和管理辦法。
遼寧省撫順市天女山森林公園
云南
督察組進駐云南期間,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銘真高爾夫球場內“書記拔樹”一幕令人汗顏。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日前也被云南省紀委監委嚴肅追責問責。
督察組向云南省反饋督察情況時指出,高原湖泊保護條例要求配套出臺保護或利用規劃等措施,但云南省各州市直至2018年后才集中編制規劃,高原湖泊保護利用長期無“規”可循。
通過分析督察反饋情況可以看出,無規可循、無序無度放任的結果,往往是清水失色、青山“留疤”。
規劃落空: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上馬
從督察組對各省(區)的督察反饋情況中可以看出,地方在盲目上馬“兩高”項目方面沖動還很強烈,有大上、快上、搶上、亂上的勢頭。這背后是各地各部門對“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落實不到位、對“十四五”碳達峰目標任務缺乏清晰認識。
山西
督察組向山西省反饋督察情況時指出,《山西省“十三五”綜合能源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下降至73%。但山西打造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行動方案又將目標上調至80%。
晉中、呂梁、運城三市“十三五”期間多次未完成年度能耗雙控考核目標,煤炭消費量急劇增加,“十四五”仍在大力發展焦化、鋼鐵等“兩高”項目,甚至出現平遙煤化集團違法擴建,違規從周邊村莊抽取地下水,導致周邊兩個村吃水困難。
廣西
督察組向廣西壯族自治區反饋督察情況時指出,廣西在未完成“十三五”碳排放強度控制目標,六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量占比、煤炭消費量占比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十四五”上馬“兩高”項目沖動依然強烈,水泥熟料等高耗能行業產能持續擴張,12個在建項目產能達1734萬噸,是“十三五”增量的2.9倍。
安徽
督察組向安徽省反饋督察情況時指出,安徽省對減煤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夠,在制定能源發展規劃時,將2020年煤炭消費目標定為1.8億噸,較2015年增加14.7%,嚴重背離國家“下降5%左右”要求。
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部門未落實“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嚴禁新增鑄造產能”要求,長期未制定鑄造行業產能置換辦法,各地鑄造項目盲目無序發展。
完成規劃中的目標任務是推動地方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重要措施,如果規劃不落實,未瞄準指標發力,規劃就失去了作用和意義。
缺乏系統觀念:“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不好頑疾
想要推進地方生態環境保護,光有規劃還不夠,只有進度和速度也不夠,還需要有系統觀念,否則規劃執行起來就會各行其是,形成不了合力,效果會打折扣。
江西
南昌,江西省會城市,面臨著污水管網建設改造欠賬多的局面。
督察組向江西省反饋督察情況時指出,2018年至2020年,老城區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僅完成總長度的16%;老舊污水管網改造僅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56.2%。
針對2019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指出的烏沙河水體污染問題,南昌市不在管網截污改造上下功夫,卻以生態補水的名義抽水沖刷河道,不少污水處理廠“清水進清水出”,南昌市最大的青山湖污水處理廠進水COD濃度甚至低于污水排放標準。
湖南
對老舊污水管網改造,湖南省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督察組指出,湖南省未按要求完成“十三五”老舊污水管網改造任務,生活污水收集缺口大,全省雨污合流制管網占比達38.6%,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COD濃度普遍達不到設計標準。
城市污水管網建設改造、消滅黑臭水體,關系到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從全局出發,缺乏系統思維,導致一些“老大難”問題難以根治。
河南
督察組向河南省反饋督察情況時指出,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有差距,黃河灘區管理缺乏系統觀念。
焦作市溫縣產業集聚區未經水利部門審批,違規向新蟒河以南河道內擴展7.53平方公里,并引進39家以家具制造為主的企業。
黃河濕地保護區內仍有大量魚塘未清退,部分已退出魚塘也未恢復原貌。
濕地占補平衡政策落實不到位,2018年以來河南省11個建設項目均未按要求恢復或重建濕地,而是繳納補償金了事。
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遵循源頭消減、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有機結合,環境污染治理才不會顧此失彼,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才能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