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下,應如何做好碼頭的疫情防控工作?
8月16日,海南省疾控中心專家建議,碼頭應做好各類防疫物資儲備,工作人員疫苗接種做到應接盡接,建立健康監測制度,增加工作人員核酸檢測頻次。
疾控專家指出,碼頭貨運區進口冷藏集裝箱拆箱作業中,直接接觸冷藏貨物的人員應相對固定,實行封閉管理,定期檢測體溫,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全程穿防護服、佩戴口罩以及防護手套、防護面罩等用品,避免貨物緊貼面部,或用手觸摸口鼻。
一旦碼頭貨物檢測出現陽性,工作人員應立即按規定進行核酸檢測,并實行封閉管理。同時,碼頭貨運區進口冷鏈貨物處置等高風險區域及作業特種車輛要增加消毒頻次,發現可疑污染應立即進行消毒。
引航員、登臨國際航行船舶作業人員以及直接接觸進口冷鏈貨物的裝卸人員等港口高風險崗位人員要相對固定,登記造冊,實行閉環或封閉管理,實行一定工作周期的輪班制。
高風險崗位人員工作場所與居住地之間實行點對點轉運,避免與家庭成員和社區普通人員接觸,并按當地規定加大定期核酸檢測頻次,實行健康監測及零報告制度,發現可疑癥狀人員立即閉環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其余一線作業人員按當地規定頻次實施定期核酸檢測。
港口內、外貿作業人員要固定崗位,避免交叉作業。嚴格執行“非必要不登輪、非必要不上岸”措施,嚴控登輪人員數量。港口客運站根據風險級別,按照當地規定的最少時間間隔對各區域進行消毒。
疾控專家建議,工作人員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口罩弄濕或弄臟后,須及時更換;對進入碼頭的乘客和工作人員等進行體溫檢測和核驗健康碼;加強環境通風;增加通風頻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正確使用空調,但首選自然通風。
疾控專家還指出,要保持公共區域等環境整潔衛生,及時清理垃圾。使用過的一次性防護用品應集中收集處置,冷鏈作業等高風險人員重復使用的防護用品應統一收集并進行規范消毒處理。公共衛生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有條件時可在公共區域或咨詢臺等處配備速干手消毒劑等。
當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時,應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對場所進行終末消毒,同時對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洗和消毒處理,經衛生學評價合格后方可重新啟用。
(圖片來源:山東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