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交通運輸部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孫文劍表示,“科技一定是交通強國建設的第一動力,交通必然是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戰場。”
日前,交通運輸部與科技部聯合印發的《關于科技創新驅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意見》(簡稱:《意見》)。孫文劍表示,近年來,中國橋、中國路、中國港、中國高鐵等成為新的中國名片,科技支撐交通運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也存在基礎研究、前沿關鍵技術研究不足,科技創新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意見》聚焦行業實際需要,針對性地部署了系列任務,是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有力舉措。
《意見》圍繞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建立支撐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科技創新體系,著力突破交通運輸"卡脖子"技術難題,確立了兩個階段性目標:一是到2025年,交通運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顯著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前沿技術與交通運輸加速融合,初步構建適應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需要的科技創新體系。二是到2035年,交通運輸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得到全面增強,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同時,《意見》明確提出了五大任務:
一是強供給。堅持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現代工程技術、前沿顛覆性技術方面布局了一系列研發任務。
二是興產業。堅持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理念,全面推動交通建筑業、交通裝備業和交通運輸服務業轉型升級。
三是促融合。立足交通運輸多學科交叉特點,積極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北斗導航、工業機器人、生物安全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合應用。比如開發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促進自動駕駛、智能航運等加快投入應用。
四是提能力,提出培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平臺和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人才。五是優機制,全面貫徹國家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精神,積極推動科技改革政策在交通運輸行業率先落地,努力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創新主體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