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廈門港開通“海上巴士”服務,寧德、福州、莆田、泉州等省內港口貨物可通過該服務便利來廈,搭乘國際干線出口全球。這是廈門港應對疫情不利影響推出的最新舉措。
廈門港務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在配合全省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穩住外貿基本盤,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在廈門港口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發揮福建省港口集團資源協同優勢,急客戶之所急,迅速調集資源開通“海上巴士”服務,力爭將疫情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記者了解到,“海上巴士”擁有發班穩定、載貨量大、運費較低的優勢。疫情當下,相比陸運,“海上巴士”直接以水路方式運抵、提離,免去跨地市陸運交通管制影響,且在通關方面更具便利性。這既能維持供應鏈穩定暢通,又能緩解疫情防控壓力,實現抓防疫保生產、維持區域經濟穩定“一盤棋”。
該舉措的推出,進一步提振貨主和航商的信心。據悉,服務推出當天,即接到廈門、泉州等地市多家航商和貨主業務咨詢及委托。寧德市一家企業負責人表示,該公司今年需要開展冷鏈危貨集裝箱出口,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旗下成員企業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為其量身定制物流方案,“物流快人一步,國際競爭力更加凸顯。”該企業負責人說。
據了解,從8月開始,廈門港務控股集團落實集中作業居住管理制,實現港口防疫閉環管理,搭建“人、物、環境同防”三道防線,確保港口業務有序開展。數據顯示,1-8月,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累計達801.12萬標箱,同比增長9.60%;9月以來,業務頂住疫情壓力,仍然保持正增長。(記者 徐景明 通訊員 龔小婉 王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