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圍繞持續降低港口收費和提高港口作業效率兩大核心任務,廈門港口實施了一系列提質降本增效舉措,為港航企業節約成本超過1.5億元。
據了解,去年,廈門港執行降本減負舉措,暫緩開征外貿船舶錨地停泊費,繼續實施政府購買集裝箱查驗服務費,降低貨物港務費、港口設施保安費和引航費,全年五項優惠措施共減免企業成本超過1.5億元,其中針對貨主的減免措施,不是“先征后免”,而是直接減免。
廈門港口管理局港航管理處處長鄭國政表示:“要把減費的讓利這塊,直接傳導到直接貨主身上,所以我們就要求碼頭企業在這塊不能先征后返,而是直接向貨主免掉,這塊對貨主來說就是吸引他在做外貿方面,減少他的成本,第二個方面也吸引他從廈門港進出。”
圖 廈門港
在提效方面,廈門港積極推廣“互聯網+港航服務”模式,建設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集裝箱智慧物流平臺等集約高效平臺。其中“單一窗口”平臺,目前日處理單證26萬票,船舶申報時間由原來的36小時縮短為最快2.5小時,成功實現‘讓信息多走路,企業少跑腿’的目標,惠及整條港航產業鏈。
廈門港口管理局表示,今年將繼續實施已出臺的降費和補貼相關政策,并將有效期延續到2020年12月31日。港口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也將圍繞“提效”做文章,今年將推進廈門港海滄航道四期的前期準備工作,拓展完善海上通道;配合推動進港鐵路建設工作,盡快打通集裝箱海鐵聯運“最后一公里”,持續壯大“絲路海運”輻射力和影響力,實現“海絲”與“陸絲”在廈門港無縫銜接。
鄭國政還說:“在海鐵聯運方面,我們也響應交通部的號召,對多數的港區,要把鐵路延伸進去,目前廈門海鐵聯運方面,涉及到我們鐵路沒有直接進港區,現在我們要(推動)鐵路要直接進港區,包括兩個方面,一個就是遠海碼頭的鐵路專用線,要爭取延伸到遠海碼頭那邊去,還有海陸碼頭這塊,最后一公里的港試道,也要爭取延伸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