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打開手機刷到這條微信時一切理所應當,你感受不到電的存在。不過,你知道嗎,一度電尤其是一度清潔電,來到你身邊并不容易。
它來自大自然,穿越了崇山峻嶺,跨越了大江大河,飛越了城市上空向你奔來。
每一度清潔電“誕生前”,它可能是金沙江的一滴水,是萬山群島上的一陣風或是新疆哈密的一束光……它從很高的地方奔流而下,它從一望無垠的海面吹過,它從像被洗過的空氣中穿過,于是巨大的能量產生了。
一滴水、一陣風、一束光變成了電能,經過遠距離傳輸變成溫暖照亮千家萬戶的一度清潔電。
清潔電就是綠色高效能源的電,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比如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
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指引下,中國清潔低碳化進程不斷加快,水電、風電、光伏、在建核電裝機規模等多項指標保持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7月底,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0.3億千瓦,同比增長18.0%。這相當于40多個三峽電站的裝機容量,占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45.5%,這背后是國之重器支撐。
世界能源,中國能建。清潔高效、綠色低碳。能源建設的先行者、引領者。2011年9月29日中國能源建設集團以葛洲壩集團、中電工程和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的15個省(市、自治區)電力設計、建設、裝備制造企業為基礎重組建立。作為一家老企業、新集團中國能建成員,企業大多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組建,始終奮斗在新中國電力建設的最前沿。
▲新中國第一家電力勘測設計機構——東北電力設計院
用一項項規劃研究,勾勒大國能源的藍圖;用一次次創新設計,引領行業前進的征程;用一個個工程奇跡,刷新電力建設的紀錄,成長為中國乃至世界能源建設的主力軍。
向西看
發源于青藏高原的涓涓細流,穿過高山峽谷匯集成壯闊奔涌的長江。1981年1月4日,當重載卡車投下最后一車石料,葛洲壩大江截流順利完成,千年奔騰不息的長江首次被截斷。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萬里長江第一壩
歷時17年在長江上矗立起20世紀中國水電的豐碑,這樣的史詩式工程由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獨家承建。
2020年舉世矚目的三峽水電站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發電站和清潔能源生產基地,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型工程。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工程
當前中國能建擁有30%的國內水電施工市場份額,50%的大型水電施工市場份額,在全球承建了包括世界十大水電站中的五座中國全部十大水電站在內的各類水電工程1000余座,長江干流及金沙江、雅魯藏布江、雅礱江上顆顆水電明珠屹立東方,眺望世界詮釋著中國標桿的力量。
▲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單機容量世界第一、裝機規模全球第二的水電工程
朝南走
來自南海之濱的風,攜帶著溫暖潮濕的水汽,帶動著風機葉片旋轉,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珠海金灣海上風電場,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大容量海上風電項目
2021年4月2日中國能建廣東院總承包建設的廣東金灣風電場全容量并網發電,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超過8億千瓦時,滿足3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省標煤消耗約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6萬噸。
▲中國能建主編了世界首部海上風電場國家標準
從廣東徐聞港到江蘇濱海南,在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上,在廣闊的藍色汪洋中,處處可見建設者忙碌的身影,曾經星辰大海的能源藍圖,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向北望
來自張家口的風光,將點亮北京冬奧的燈火,新能源消納的“最強大腦”——張北國家風光輸儲示范工程,是世界上第一個集風電、光伏發電、儲能及輸電工程四位一體的可再生能源項目。
▲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獲得國際工程咨詢界“諾貝爾獎”菲迪克獎
中國能建加快推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等新型能源技術創新和基地型項目建設,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構建貢獻能建方案。
▲哈密光熱發電項目,中國首批光熱示范建成項目的代表
在大型太陽能光熱發電領域,中國能建掌握技術先機,搶占行業制高點,編制了世界首部《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設計標準》。
▲迪拜950兆瓦太陽能光熱光伏混合發電項目,目前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光熱光伏混合發電項目
中國能建不斷開展新能源和綜合能源關鍵技術,研究發展新一代光熱發電、深海海上風電、高空風能發電、氫能利用、規模化儲能、地熱開發等關鍵技術。
▲中國能建投資建設的韶關南雄犁牛坪三期風電場
向東行
面朝杭州灣、背靠秦山中國核電從這里起步,我國自行設計、自行建造、自行運營、自行管理的第一座核電站浙江秦山核電站,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中國能建全程參與了秦山核電站的選址,并承擔了常規島設計與建設。
▲秦山核電站
如今,中國能建已參與40多個核電工程常規島與核島的勘測、設計、施工,擁有國內核電常規島設計咨詢90%的市場份額,施工60%以上的市場份,額涉及CPR1000、EPR、AP1000華龍一號、CAP1400、第四代快堆等技術路線。
▲紅沿河核電站,東北首座核電站
2021年1月30日中國能建參與設計建設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我國在三代核電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前列。
▲福清核電站,“華龍一號”全球首堆
依托在火電領域的傳統技術優勢,中國能建還積極開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清潔高效靈活燃煤發電老舊機組,提效升級生物質發電及轉換利用等關鍵技術,為火電碳減排提供全面解決方案。
▲亞洲首個多技術開放國際碳捕集技術測試平臺,每年可捕集2萬噸二氧化碳
▲泰州電廠二期工程,世界首個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項目,發電效率達到47.82%,發電煤耗低至253.8克/千瓦時,成為全球煤電節能降耗的標桿
▲安徽平山電廠二期工程建設現場,世界首臺135萬千瓦機組
一度清潔電的全國“旅行”,電網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對電力輸送距離和輸送容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
2020年12月27日國家“西電東送”重點工程,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正式啟動投產,送電這條烏東德水電站的送出“大動脈”,途經云南、貴州、廣西、廣東四省區,跨越數千公里將金沙江上的清潔電能安全輸送到粵港澳大灣區。
▲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的特高壓輸電工程
依托在電網勘察設計領域的強大實力,中國能建承擔了幾乎中國所有的大型清潔能源輸電通道工程的勘察設計任務。
▲白鶴灘—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勘測現場
▲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世界首個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
尤其在特高壓領域,中國能建參與了我國全部30余條,特高壓工程的勘測設計工作,走出了一條特高壓設計的創新突破之路,解決了過電壓與絕緣配合、電磁環境控制等多項世界難題。
▲云南—廣東±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世界首個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十載風雨兼程,春華秋實未來。中國能建將持續聚焦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圍繞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 中國能建舉辦踐行“30·60”戰略目標行動方案(白皮書)發布會
大力實施公司“1466”戰略,持續發揮全產業鏈優勢,力爭在推動能源革命上走在前列,為中國能源電力綠色低碳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當你讀完這條微信,電,已經從指尖溜走,你依舊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金沙江的水已流過,萬山群島的風已吹過,新疆哈密的光已穿過……
免責聲明:本微信圖文及文字,來源于中國能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有涉及侵權請給予告知,我們會盡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