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又開啟一條對外貿易的新通道。10月27日,武漢港至韓國釜山港集裝箱水運直達航線開通,這是武漢開通的第二條國際水運航線,也是長江中上游地區乃至中部地區首次開通直達韓國的水運航線。該航線的開通有助于落實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構想,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落地落實。
10月27日,“華航漢亞1”號從卓爾通商集團旗下的陽邏一期碼頭出發駛往韓國釜山港。
10月27日,“華航漢亞1”輪裝載鋰電池芯、鋼卷、花崗巖、石材、無紡布口罩、無紡布制品、家電等貨物(其中抵達韓國116個標箱、抵達日本128個標箱),將從陽邏港一期出發,預計10月31日抵達韓國釜山港,11月2日抵達日本門司,3日抵達大阪,4日抵達名古屋,8日抵達江蘇泰州,10日返回陽邏港。
武漢港至韓國釜山港直達航線,在原有武漢至日本江海直達航線基礎上進行延伸、擴大。2019年11月,武漢市組織開通了武漢直達日本集裝箱近洋直達航線。2020年,航線運行58航次,今年1至9月份,累計完成68個航次,完成集裝箱8452個標箱。該航線,先后打通了“日本—武漢—歐洲”“日本—武漢—蒙古”國際海鐵聯運新通道。
卓爾通商集團旗下武漢國際集裝箱有限公司正在進行吊裝作業出口韓國的集裝箱貨物。
日本、韓國同為中國重要鄰邦,中國已經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和出口市場,武漢對韓國的民間商貿往來也日益增加。據武漢海關資料顯示,韓國是武漢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國家之一,2019年,武漢市對韓國進出口168.6億元,增長54.2%;2020年,武漢市對韓國進出口226.2億元,增長34.2%。目前韓國在湖北投資的企業有200多家。
為了確保武漢至韓國航線首航成功及常態化穩定運營,武漢新港委、湖北省港口集團、中外運湖北有限責任公司、卓爾通商集團密切合作,不斷深化政企、企企合作,卓爾通商集團主動做好碼頭裝卸協調工作,確保第一時間完成出口貨物吊裝作業。湖北省港口集團旗下的華中港航集團所屬武漢新港大通國際公司緊鑼密鼓、積極做好航線調研及推廣、市場開發、箱源籌措、疫情防控方案等各項籌備工作,千方百計確保首航成功。
“華航漢亞1”號。
武漢新港委負責人介紹說,此次航線主要依托“華航漢亞1”和“華航漢亞2”兩艘直航班輪實行周班運行,每周三從陽邏港一期開行,途經韓國釜山—日本名古屋—日本大阪—日本門司—江蘇泰州返回陽邏港,往返全程共計14天。此次航線由中外運湖北有限公司和華中港航集團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運營體合作運營。
為加快推進武漢直航工作,武漢新港委和湖北省港口集團聯合啟動再建兩艘500箱級漢亞直達集裝箱船舶,計劃2022年開工建設,當年投入運營。增加的兩艘集裝箱船舶投入運營后,可以確保每周二班。
構建橫跨東亞—中亞—歐洲國際貿易新通道
武漢新港委負責人說,開通武漢至韓國近洋集裝箱直達班輪航線,為湖北、武漢及長江中上游地區開啟了一扇對外開放的新窗口,高度契合“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有利于推動湖北深度融入國家戰略,打造中部地區江海運輸國際新通道。
航線實現了武漢—韓國的直達運輸,將武漢-韓國往返運輸時間節省3天以上,大幅提升了兩地間貨物運輸的服務標準,可以積極承接鄂、蘇、湘、川等多個省市進出口貨源,進一步降低物流綜合成本,是高水平建設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重大舉措。
武漢大學商學院經濟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鄒薇認為,開通武漢至韓國直達水運航線,有利于湖北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速補齊要素、資源、營商環境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推動湖北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中韓在經濟結構上的互補性很強,合作潛力巨大,開辟中韓直航航線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有利于推進中韓經貿深度合作并向長江中上游地區及中國內陸延伸,以武漢為支點,通過對接中歐班列,構建起橫跨東亞—中亞—歐洲的國際貿易新通道。
鄒薇認為,武漢作為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國家中心城市,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穩固提升武漢一類口岸地位,從而帶動中部地區加快發展以及對外開放的步伐。
圖/文來源長江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