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系國計民生和產業命脈的領域,重大工程發揮著立柱架梁、筑牢基石作用,是“定海神針”。中央企業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和推動重大工程建設結合起來,堅持學史力行,強化責任擔當,以國家重大工程為抓手,集中力量搶占制高點,彰顯國之重器實力。
科技做精,優勢做強 服務國家戰略重大工程
中央企業充分汲取黨史智慧力量,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項目制定黨史學習教育專項方案,積極開展“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活動,沖鋒在技術攻關、搶抓節點、安全質量管控、防汛防臺風等重點領域,保質保量完成多項關鍵節點任務,為我國核電走出去提供核心競爭方案。
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貫徹到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實踐上來,在切實做強倉儲主業的基礎上,全力打造糧食生態平臺,扎實推動糧食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更好發揮儲備在保供應、穩預期和暢循環中的重要作用。
實干提質,創新增效 打造民生保障·樣板工程
中央企業積極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項目建設者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傳承精神、汲取智慧、激發動力,全面加快一批關系社會民生、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民生工程建設。
哈電集團白鶴灘水電站項目部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提質增效黨員先行”企業特色黨建載體工程相結合,堅持思想先行、創新先行、服務先行、實踐先行,自主研制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白鶴灘右岸14號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滿負荷發電,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出貢獻。
踐行央企責任擔當,扎實推進中國與白俄羅斯合作,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白工業園開發建設以來,致力于打造生態、宜居、興業、活力、創新五位一體的國際新城。
截至6月底共有入園企業71家,協議投資額超過12億美元,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超萬個,屬地化員工達到80%。
中交一航局黨委牢記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堅持創新驅動,自主研發大直徑鋼圓筒快速成島技術、世界首制沉管運安一體船“一航津安1”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和大國裝備,讓海底隧道建設進入“智能時代”,將世界跨海通道建設推向新的高度。
生態引領,技術為擎 打造清潔能源優質工程
黨史學習教育以來,中央企業堅決扛起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的央企擔當。
各項目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和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先后克服施工環境復雜等一系列難題,積極探索新型漁光互補、提高灘涂綜合利用價值,為我國光伏發電、設備制造及相關領域的技術發展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堅持“輕開發,重保護”,根據千島湖的生態特色與自然稟賦,按照七大生態提升計劃,從景觀復原、水系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多維度,對千島魯能勝地進行保護優化與可持續利用,打造生態修復展示基地、自然教育實踐基地等,以寓教于學的方式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圖文素材來源:國資委官網、國機集團、中國交建、中國綠發、中儲糧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