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朱靜霞
湖北宜昌高橋村
入九月,秋風正勁,稻菽千重、春發其華,秋收其實。湖北省宜昌市長陽縣高橋村內美麗的長江支流清江旁飽滿的瓜蔞綴滿瓜架壓彎枝蔓。曾經的貧困村“摘了帽”,開始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接續“滴灌”下書寫更宏大的致富文章。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之年。
“試卷”已更新,鄉村振興工作隊如何幫助高橋村創新書寫“致富答案”,度過脫貧后的5年過渡期?
湖北能源駐高橋村工作隊第一書記趙建華說,“兩條腿”走路,一條是鞏固產業發展,一條是整治人居環境。
小瓜蔞種出“大天地”
十月,瓜蔞漸熟。高橋村瓜蔞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紅星,開始準備采摘工具?!安烧鹨鄠湫衲暧晁线m,不漚地,病蟲害也少,瓜蔞要大豐收!”
駐村工作隊幫助高橋村,引進瓜蔞合作社已3年??恐包h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老百姓能收土地租金,能當產業工人,還能享受村集體分紅福利。
高橋村的瓜蔞接近成熟 攝影:戰旻玥
紅利當頭,趙建華卻直搖頭:不夠。
“50畝瓜蔞,第一年收入還不到10萬元?!壁w建華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瓜蔞幾乎斷了銷路,加上雨水過多,漚死不少,沒掙多少錢。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重要的是發展產業,路徑是推動鄉村產業走向現代化,不斷實現產業升級,進而實現鄉村的供給側結構性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仔細研究有關政策和措施后,趙建華拉上村書記一塊兒琢磨:種植規模得擴大,沒有產量,哪有銷路?先進技術和設備得引進,會種地不行,還得“慧種地”。
瓜蔞加工成品 攝影:朱靜霞
琢磨透了,“寸勁兒”接茬使上。
工作隊前往種植大省求取“種植經”,地里挖上排水溝,山雨就沒法漚爛根莖。
50畝產量跟不上需求側的“趟兒”,趙建華說,準備再擴大300畝?!巴旯鲜V產量不高,銷路不好找,多靠清江公司內部員工消化,或介紹親朋好友購買。待產量提上去,相信銷路會更加打開!”
高橋村瓜蔞種植基地
瓜蔞架占“天”不占“地”,在瓜棚下種植茶葉,既能有效利用土地,還能錯開兩種作物的生長和采摘期,方便種植。“現在搞了塊示范地,效果好的話,就全面推廣!”
茶葉種植,不止瓜架下。在瓜蔞基地對岸,約4000畝的茶園,是高橋村最原始的基礎產業。
“我們正在鞏固這一產業,對合作社的加工廠進行提檔升級,引進更先進的設備,進一步提升制茶技術?!壁w建華說,屆時春夏秋茶都可生產,高橋村的致富道路會越走越寬。
正在采茶的高橋村村民 攝影:朱靜霞
小鄉村嵌入“中國美”
晴朗天,漫步高橋村舍,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清江春景 攝影:朱靜霞
高橋村地處清江隔河巖庫區,三面環水,村民以往出行只能靠船只。為了打通制約高橋村發展的交通瓶頸,湖北能源緊盯民生項目,加大投入,精準發力,投資實施的村里公路改擴建、村民安全飲水、垃圾處理等項目實現了整村全覆蓋。
湖北能源清江公司為高橋村修建的橋 攝影:朱靜霞
如今漫步在高橋村的鄉間小路上,農家院落花草相伴,房前屋后干凈整潔,生活污水納入新建的污水管網,小村莊既有“顏值”又有內涵。
高橋村風貌 攝影:朱靜霞
夜風起,江水微瀾。村民們出門散散步到親水平臺歇歇腳,和三五鄰居嘮嘮嗑,再借著村道兩旁的節能路燈欣賞下鄉村夜景,美哉。
高橋村村貌 攝影:戰旻玥、朱靜霞
鄉村振興人物志
多年來,趙建華全身心投入精準扶貧,為高橋村2016年率先出列銷號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出了突出貢獻,獲湖北省“工作突出的駐村第一書記”“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三峽集團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 牢記黨員宗旨。趙建華每周帶領扶貧工作隊隊員翻山越嶺、遍訪農家,召開近200次會議,識別出貧困戶198戶655人,為精準幫扶施策“系好了第一顆鈕扣”。
● 著力改善村容村貌。趙建華積極爭取各方支持幫扶,先后實施了國土整治、安全飲水、農電改造等基礎設施項目,實現硬化公路32公里、新建蓄水池5個、文化廣場3個、易地扶貧搬遷56戶164人等。
● 立足發展產業扶貧。趙建華帶領駐村工作隊幫助興建中心茶廠,引進瓜蔞產業并首期種植50畝,協調興建200千瓦光伏電站,推動村民與村集體發展共贏。
● 組織結對共建。趙建華還推動高橋村成為清江公司黨員教育基地,6年來消費扶貧累計近百萬元,資助16名貧困學生20萬元。
高橋村全景 攝影:湯偉
到2022年就滿60歲的趙建華,將要卸下駐村第一書記的重任。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接力棒,如今已交到同事覃東海、彭斌等人手里。
入村七年,見證高橋村在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康莊大道上一路奔跑,趙建華說,身退僅一人,功成路漫漫,希望再回高橋日,得見瓜蔞遍地香。
圖文素材來源:三峽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