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的江南,天氣依舊晴暖。走進江蘇省南京港龍潭港區,一排排集裝箱整齊地排列著,紅藍交錯的箱體在藍天白云下格外醒目。岸橋吊具起起落落,拖車在堆場和碼頭間來來回回,一片繁忙景象。
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近日,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組織開展“沿著港口看江蘇”主題采訪活動,記者通過實地探訪江蘇綠色、智慧、平安港口建設情況,切身體會長江江蘇段“鉆石航道”的魅力,感受“江海河聯動、港產城融合”的強勁脈動。
攬貨網格化 航線網絡化
從高原雪山走來,向東海奔涌而去……長江橫貫江蘇433公里,串聯起南京、鎮江、揚州等8個設區市,潤澤沿岸數千萬群眾。2017年,江蘇省港口集團成立,系統推進“江海河聯動、港產城融合”發展,加快構建“大通道、大樞紐、大網絡”運輸體系,實現“一群港”向“一個港”的轉變,腹地輻射能力和經濟貢獻度不斷提升。
江蘇省港口集團以“區域一體化”強化樞紐功能,堅持攬貨網格化、航線網絡化,推進港航融合,形成以南京港、太倉港為樞紐的集裝箱江河聯動布局和以寧鎮揚與蘇州港交相呼應的散雜貨樞紐體系。同時,成立集裝箱公司以促進集裝箱一體化;發展大宗散貨一體化,推進資源科學配置和高效利用;以蘇港航務工程有限公司為主體,全面提升大重件拖帶、應急救援等水上綜合服務。
在運輸體系構建方面,江蘇省港口集團推動港、航、貨深度融合,打造“采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全流程產品;高效整合港口、航運、物流資源,開行長江首條散貨班輪航線,定港口、定航線、定班期、定船舶,構建沿海到長江中游集約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2018年以來,在沒有新增碼頭岸線、甚至部分港區退港還城的情況下,江蘇省港口集團年貨物吞吐量從4.17億噸增至4.4億噸。
低碳環保 護岸增綠
今年國慶假期,原南京港第二港務公司舊址、如今的江北濱江風光帶火爆出圈,“最美濱江岸線”“最美觀江平臺”“最美廊道”等景點交相輝映,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近年來,航線輻射范圍越來越廣、往返輪船數量越來越多、港口吞吐量越來越大,江蘇的港區卻愈發變綠。自成立初期,江蘇省港口集團就啟動綠色港口三年行動計劃,累計投入近10億元,全面治水、治氣、治廢、護岸、增綠。在蘇州港,粉塵監測與智能控制系統已經投入使用;在鎮江港,大宗散貨碼頭作業粉塵監測實現全覆蓋;在揚州港,大運河“最美岸線”“最美園林港區”和風電設備特色中轉港建設一直在推進……
同時,江蘇省港口集團系統開展港口本質安全創新示范工程項目建設,開發應用“一網整合數據、一屏能觀全局、一體應急聯動”的管理系統。目前,該集團港口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率實現99%,危險貨物碼頭、?;菲髽I全部達到安全生產一級標準化要求。
雙向預防 保產保供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江蘇省港口集團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內防輸入、雙向預防”為“作戰方針”,旗下各港口加強信息報告、人員防護、應急處置等工作,著力優化工作流程、提高作業效率、保障通道通暢。
針對引航資源持續緊張,外貿海輪在長江口滯留時間較長、無法按計劃進江等問題,江蘇省港口集團積極與長江引航中心、上海引航站溝通協調;通過增加單批次運量、拼裝等模式,減少引航資源占用,縮短外貿船舶在港周期,提升碼頭利用率。
蘇州港全面推廣“抓木機+專用托架+遙控抓斗”木材卸船人貨分離新模式,依托好望角型船、銅精礦等貨種標準化作業流程,在大噸位門機的加持下,煤炭平均船時效率達1667噸/小時,同比上升5.9%;鎮江港開展過駁輸送機工藝攻關,通過減少門機頻繁增減幅操作,在減少能源消耗的同時提升了約30%效率。
圖/文來源交通運輸部網站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