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起中國昆明,南至老撾萬象,全長超過1000公里的中老鐵路在12月3日全線開通運營。
從萬象到昆明朝發夕至昆明到西雙版納最快3小時24分,昆明到普洱最快2小時46分,萬象到中老邊境車程由2天縮短至3小時,老撾自此邁入鐵路運輸時代。
友誼、希望、開放,這條鋼鐵巨龍承載著中老兩國人民的夢想,穿山越嶺,創造輝煌……
世界那么大 坐著“瀾滄號”出去看看
中老鐵路投入運營的“瀾滄號”動車組,是老中鐵路有限公司組織招標采購、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所屬企業聯合制造的。“瀾滄號”的命名,源于老撾的古稱“瀾滄”王國和流經中老兩國的瀾滄江,寓意著兩國一衣帶水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關系。
“瀾滄號”動車組車體外觀呈流線型,采用老撾國旗色“紅、藍、白”三色涂裝,寓意“國旗之美”。
動車組內飾采用“占芭天香”“錦繡江山”兩種主題設計。
“瀾滄號”動車組最高運營時速160公里,編組9輛,其中動力車、一等座車和餐車各1輛、二等座車6輛。定員720人,需要時可兩列重聯運行。
動車組車廂寬敞明亮,空調溫度可智能調節,座椅采用人體工程學設計,每組座椅下方均設有中國和老撾標準電源插座,旅客信息顯示、廣播和服務標識均采用中文、老撾文、英文三種語言,配有無障礙座椅、盲人標識等設施。
▲ 乘務員穿著主色調為孔雀藍的“絲路花語”制服,服飾融入了中國文化、鐵路元素和民族風情。
翻山越嶺 “一帶一路”風光正好
從中國昆明南站始發,南抵老撾萬象。
穿越瑰麗的磨盤山、高聳的哀牢山,跨過奔騰的元江、壯闊的阿墨江和瀾滄江。
在多彩云南,喝一杯普洱茶,看一次亞洲象。于熹微的晨光中,體驗一次老撾瑯勃拉邦的街頭布施,到萬象一睹神奇的古國佛寺。這些響當當的旅游勝地,中老鐵路開通將它們穿在一起后,大大方便游客欣賞云南美麗風景,感受不同民族的特色。
中老鐵路開通初期,全線投入運營25座車站,每座車站風格都充分融合地域文化。其中玉溪至磨憨段新建的11座客運車站,站房建筑風格充分融合地域文化,呈現“一站一景”鮮明特色,還配備先進完善的服務設施,能夠為旅客出行或貨物運輸提供優質服務。
普洱站——茶馬古道、云滇驛站。設5臺8線,被譽為“一座透著茶香的車站”
西雙版納站——雀舞彩云、靈動版納。設5臺7線,屋頂造型猶如翩翩起舞的開屏孔雀
瑯勃拉邦站——人間凈土、上寮古都。設2臺4線,以老撾香通寺“人”字型屋頂為設計意象,是建筑結構最為精美復雜的車站
萬象站——“檀木之城、森林之都”。設3臺5線,是老撾最大客運車站,站房面積1.45萬平方米,可滿足最高2500人同時候車
萬象南站是老泰鐵路樞紐站,設5條到發線,具有不同軌距鐵路的換裝功能
磨憨、磨丁站采用一體化設計和跨境互聯關鍵技術,設國內和國際列車到發線,是可實現快速通關功能的口岸站。
建造者譜寫“山川奇跡”
中老鐵路沿途山高谷深、地質復雜,跨越眾多水系,橋隧比高。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建造者在修建難度極大的狀況下,貫通了安定隧道、友誼隧道等167座隧道,建成了瑯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橋、元江雙線特大橋等301座橋梁新建隧道、橋梁總長達712公里,占新建線路全長的76.5%。
曼木樹隧道為全線高風險控制性工程
中交一航局承建的中老昆萬鐵路玉磨段第19標,堪稱全線地質條件最差、施工難度最大的標段,橋隧占比98.8%。軟巖地層幾乎遍布全標段,其中又薄又脆的炭質頁巖一泡就軟、一碰就碎,隧道施工就像是在“豆腐渣”里打洞,還要讓洞保持100年不變形。
技術人員在曼木樹隧道洞口開展技術研討
中鐵二局承建的中老鐵路友誼隧道國外段位于老撾最北端的原始森林地帶,地質環境特殊,設計和施工難度均屬國內外罕見。為攻克鹽巖地質這一世界難題,建設單位老中鐵路公司先后組織國內多位隧道、地質、材料專家,召開了六次鹽巖技術方案研討會。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西雙版納隧道,地層具有高地熱特性,洞內作業溫度一度高達40度,對施工人員的作業安全和作業效率都是極大的挑戰。項目部每天運送20多噸冰塊進洞,備足防暑降溫用品,購置大功率軸流風機,并配以高強風帶,在隧道最深處、獨頭掘進長達2552米的2號斜井小里程方向修建儲風室,采取物理方式輔助降溫。
作為“一帶一路”中老友誼標志性工程,中老鐵路將為加快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提供有力支撐。昆明到萬象,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長,而中國建設者也將重整行裝、再度出發,續寫跨越山河阻隔,實現互聯互通的“一帶一路”新篇章。
圖文素材來源:央廣網、經濟日報、人民資訊、中國鐵路、中國交建、中國中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