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疫情持續沖擊全球供應鏈,廣州港搶抓市場機遇,穩步拓展外貿班輪航線,截至11月底,累計凈增20條外貿航線,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總數達140條。伴隨著外貿航線的不斷織密,南沙港區迎來送往一艘又一艘外貿集裝箱班輪。
11月,在疫情防控提檔升級和船舶集中到港的雙重壓力下,南沙一二期統籌推進現場精細化管理,優化生產組織流程,深挖現場潛能,各部門群策群力,有效提升船舶作業效率,壓縮船舶在泊時間,全月共完成外貿班輪裝卸138艘次,平均每艘次開工前待時和完工后待時分別壓縮1.8小時、0.7小時,環比縮短45.1%、14.5%,大船和駁船作業效率明顯提升。
科技創新提供有力保障
“防疫管理”:優化登輪人員信息化臺賬管理,實現防疫管理可視化監管,提高疫情防控管理水平,借助大數據技術為防疫工作決策部署提供參考;
“技改技革”:大力推動科技創新,降低機械設備重復故障出現概率,做好設備設施保障工作,11月機械設備完好率超98%;
“無接觸服務”:提升港口物流電子化水平,基于區塊鏈技術推出的數字化、無接觸進口提貨方案,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低成本無接觸提貨手續辦理服務。
疫情就是命令,效率就是目標
南沙一二期以OTD(準時交付)項目思維來審視生產計劃精準程度,根據現場作業情況,反復核查作業流程及時間節點控制,壓實作業前準備時間。
衛生消殺員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提高消殺技能、熟練程度,壓縮消殺時間;
加快新崗亭投入使用,做好防疫人員調派安排,確保防疫工作人員充足、符合防疫規定;
作業工人提前到位,代理向調度報告海關預計到達時間,指導員做好預判,提前做好工作安排;
作業過程中,指導員遇到裝卸問題及時與船方電話溝通,在防疫安全前提下讓船方提前做好特殊箱、綁扎等檢查;
根據疫情期間班輪靠泊特點以及作業箱量結構變化,精細調控重箱堆存計劃,提高堆場機械高峰期作業效率,保證前沿岸吊作業不出現斷檔現象。
通過優化駁船作業工藝、調整班輪閉環管理人員的配置,增加班輪作業線數量,提高單船泊位效率。
分時段合理操控堆場作業指令,精準分配班輪、駁船、外線車等作業的指令數比例,確保堆場機械的有效作業時間及工班作業量。
通過挖潛各環節銜接時間,審視工藝流程細節,把疫情防控的時間損耗缺口一點一滴地搶抓回來。“2021年即將結束,我們會加倍努力,追回疫情大環境下的效率損耗,為實現年度生產目標作最后沖刺。”南沙一二期中控經理說。
圖文:邱少梅 林東升 林耀榮 吳偉明
圖/文來源廣州港集團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