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千行百業都在緊抓時代機遇轉型升級。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國有企業,紛紛駛上數字化發展“快車道”。中國人民大學國有經濟研究院日前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從2010年起,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中國國有企業數量不斷攀升,且在研發環節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國有企業占比最高。
▲國企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項目
把握機遇,加快智能化升級
哈電汽輪機公司對葉片分廠進行大規模智能設備升級和廠房改造,數字化系統應用讓分廠管理更加簡潔高效;中建科工集團實施數字化變革,推進管理手段升級,打造出四級大數據管理駕駛艙、智慧工地平臺、智能制造工廠等;神華與國電合并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后,在數字化基礎上推動傳統業務體系全方位改造,通過智能化提升決策管理方面的一體化、科學化和信息化……近年來,國有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案例比比皆是。
▲哈電汽輪機生產現場
在數字經濟大潮中,大批國有企業主動將“數字化”“智能化”融入生產、管理、營銷、產業協作等各個方面,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新理念,開啟線上“云模式”,有效提高了運營效率,探索出新的產業發展機會。
今年2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明確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方向、重點和舉措。國務院國資委、工信部日前簽署《關于加快推進中央企業兩化融合和數字化轉型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中央企業加快信息化工業化融合和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科技賦能,帶動高質量發展
最近,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仙葫經濟開發區內,國企廣西投資集團主導建設的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火熱推進。據悉,該產業園已初步形成以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吸引50多家企業入園。
“數字化轉型正不斷通過科技賦能國有企業,對其生產績效、組織運營、創新、競爭模式等產生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國有經濟研究院分析指出,國有企業率先推動數字化轉型,是順應數字經濟時代、建設數字中國的必然要求,也是作為政治和經濟功能的混合體在新發展階段承擔特定使命、發揮特有優勢的具體體現。
專家指出,數字化轉型是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手段。作為引領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國有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將加速推進新技術創新、新產品培育、新模式擴散和新業態發展,發揮國企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的引領作用,推動國企更廣更深融入并完善全球供給體系,促進中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位于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的高新技術企業
彌補短板,提升核心競爭力
當前國有企業數字化仍面臨新基建規劃不成熟、數字化過程長期而艱巨、國有企業組織架構復雜等諸多共性和個性的問題。因此,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推進依然有很長的道路要走。專家指出,總體上看,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對數字化認識不夠充分。不少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還缺少一些長期規劃,這可能會造成資源浪費,影響企業的長期績效。
專家認為,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資源是有限的,在考慮成本的前提下,企業數字化轉型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具體來說,在政策細節上,強調在技術、管理、數據和安全方面的具體推進和落實;在轉型方向上,政策指導國企在產品、生產、用戶和產業等多方位數字化;在賦能舉措上,注重國企在建設基礎設施、發展數字產業和攻克關鍵技術等方面助力數字化轉型。
▲2021年廣東省數智建造與綠色施工技術觀摩會
《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具體建議,包括著力夯實數字化轉型基礎、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創新、全面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打造行業數字化轉型示范樣板等。
眾多國企正在加速推進相關部署。在中核集團董事長余劍鋒看來,企業數字化轉型就是要通過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術,圍繞數據、業務流程、組織機構的互動創新,持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構建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圖文來源:中新網、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