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在區域地理、產業地理版圖上的比重,反映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潛質”。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市青白江區的“比重值”近年來一直呈現著“正相關”。
12月20日,成都市青白江區兩會召開。鐫寫在“成績單”上的一連串榮譽感動且鼓舞著與會者——成功獲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感動,是過往五年的奮斗,青白江實現了從內陸腹地向開放樞紐、從老工業基地向泛歐泛亞港口城市的歷史性轉變。鼓舞,是在“十四五”開局的關鍵年份,一座城市的“收獲”——2021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0億元,較2016年增長80%,連續跨過3個百億臺階。
感動與鼓舞充斥著前進的齒輪,一座泛歐泛亞港口城市建設起勢,正當其時!
三個“關鍵詞” 感受一座城的脈動
中國城市的評價體系中,三個詞“繞不過去”:產業、環境和民生福祉。在青白江感悟和理解這三個詞,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脈動”。
產業是城市的“根”。在青白江,產業格局與城市格局相得益彰——城市由“單極”發展邁向“雙核”時代。依托成都國際鐵路港、智慧產業城、歐洲產業城,高標準打造產業園區,形成以現代物流、國際貿易、先進材料、智能制造為主導的外向型產業集群。
港口城市的產業格局在青白江已經形成了清晰的“脈絡”。西至歐洲、北上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國際班列線路網絡和陸海貨運配送體系,形成7條國際鐵路和5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聯接境外68個城市、境內20個城市。成都中歐班列開行量和綜合評價指標連續五年保持全國前列。
這些變化帶來的數據是“佐證”。過去五年,青白江區工業經濟加速轉型,簽約引進嘉德精工等總投資1845億元的項目197個。培育臺嘉等小巨人、成長型企業218家,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2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8%。
將目光轉移到環境。青白江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由2016年的198天提升至2020年的299天。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均達Ⅲ類,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提升為Ⅱ類。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增綠增景1.7萬畝,森林蓄積達5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升至33.7%。獲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環境不止于人。青白江通過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全區政務服務事項100%網上可辦、98%一窗受理,承諾提速率達92%,一網通辦工作位于省市前列。工程項目審批總用時壓縮至50個工作日內。全國首創準入準營系統集成三項改革和無感申報模式,企業開辦實現零費用、立等可取。獲評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示范區、中國國際化高質量發展環境建設標桿城區。
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福祉人民享。過去五年,青白江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四川師范大學、四川開放大學相繼落戶,引進成都樹德等優質教育資源。投入16億元新建大彎中學北校區等學校52所,新增公辦中小學、幼兒園學位18210個。區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甲”,聯合華西第二醫院共建區婦女兒童醫院,遷建提升區中醫醫院。建成區文體中心等公服設施170個,投運萬達等商業綜合體3個,打造八陣巷等特色商業街5條,實現區域路網總里程1442公里。完成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1.6萬戶、攀成鋼老小區等老舊小區改造55個……
七個“著力點” 領悟一座城的雄心
“機遇優勢將更加凸顯”被青白江區“自我問診”后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同時被寫入的還有“隨著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型成勢,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等戰略部署落地落實。”
基于對時代之機的研判彰顯出的城市“雄心”顯而易見。
而更廣闊的“雄心”需要慢慢領悟這幅剛剛繪制而就的藍圖——立足“陸海聯運樞紐、國際化青白江”總體定位,實施“港口立城、產業興城、品質優城”發展戰略,加快建設面向泛歐泛亞、“一帶一路”的對外交往引領區、開放產業集聚區、改革創新示范區、國際品質生活區和陸港主樞紐,構建“一港引領、雙核共興、四片協同”空間發展格局,打造現代化國際化成都北部中心。
一幅五年之期“藍圖”的背后,七個“著力點”清晰可見。
著力打造陸港主樞紐。充分發揮鐵路港立足四川、輻射西部、服務全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不斷提升全球供應鏈配送能力和陸港物流樞紐輻射能力。構建“30個境內城市+100個境外城市”國際班列線網。到2026年,力爭集裝箱年吞吐量140萬標箱、綜保區進出口總額300億元以上,確保綜保區發展績效評估位居全國前列。成都鐵路口岸實現擴區,成為正式開放口岸。建成跨境貿易綜合查驗監管中心,實施“嵌入式”海關監管,提升跨境貿易貨物通關效率。在蒂爾堡、萬象等地建設海外倉5處以上,不斷提升口岸服務能力。
著力打造對外交往引領區。青白江將充分發揮國際門戶樞紐作用,完善對外交往配套服務功能,提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不斷增強泛歐泛亞影響力。
著力打造開放產業集聚區。青白江將加快布局新賽道、培育新賽手、建設新賽場,以“四新”經濟促進產業創新轉型發展,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推動地區生產總值邁上千億臺階。
著力打造改革創新示范區。青白江將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推進經濟社會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為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著力打造國際品質生活區。青白江將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深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持續提升城市功能配套水平,大力發展社會民生事業,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成成綿高速第二復線等“五高六快”大通道,完善城市骨干路網結構,提升群眾出行便捷度。實施寶成鐵路公交化改造,著力構建多層次軌道交通體系。
著力打造智慧安全韌性城市。青白江將以城市全周期管理為重點,持續提升現代治理能力和城市風險應對能力,形成與城市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治理體系,堅決守住城市安全底線。
著力打造人民滿意政府。青白江將始終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各領域,進一步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堅決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運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加強對“一把手”和關鍵崗位監督。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提升工作效能。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創建文明城區。
系列“進度表” 讀懂一座城的秘訣
實干興邦,實干亦興城!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是全面打響重大項目攻堅大會戰、招商引智大會戰的開局之年。
這一年,青白江區將如何作為?一系列清晰的“進度表”中,很容易讀懂這座城市起勢的“秘訣”所在。
對標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評價指標,科學規劃設計經開區“核心區+托管區”功能體系,分級分類劃分區域范圍,建立健全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經開區管理機制。統籌推進對外合作、經濟發展、要素保障等重點工作,確保經開區建設高位開局。
加快拓展國際鐵路和鐵海聯運戰略通道,高質量開行中老班列,深化中歐班列(成渝)合作,全年開行國際班列4300列以上,綜合重載率達97%以上,其中成都中歐班列2000列以上,班列綜合評價指標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依托國際貿易產業園、蓉歐智谷大樓等載體,引進入駐功能性、區域性企業270家,培育規上限上企業50家。招引產業化項目40個以上,力促玉湖環球食品供應鏈等5個項目開工,加快金屬云商總部等8個項目建設,實現孩子王西南智慧物流基地等11個項目投運投產。
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依托SAP、華為產業賦能中心,推動蜀虹等企業數字化改造。強化規上工業企業入庫培育,推動“個轉企”“分轉子”“小升規”,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0家以上。
加快推進“一帶一路”農副產品供應鏈中心、中智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招引農業產業化項目5個,加快茗果匯等5個項目建設,實現四川供銷現代種業園區等3個項目投運投產。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實推進營商環境4.0政策落地落實。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推行歇業登記制度,降低市場主體維持成本。推行集中登記地作為企業經營場所改革,降低創業成本。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探索中風險等級項目工程建設許可和施工許可階段合并審批,工程項目審批時間壓減至45個工作日以內。
規劃建設體育公園,啟動建設桂平公園鄰里中心等公服設施27個,加快建設社區綜合體2個,建成24小時城市書房等文化體育空間20處以上。
強化“3+1”就業援助服務,新增就業1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籌集配建600套保障性租賃住房,加快500套人才公寓和137套統籌房建設,完成宏翔樂居、陸港花園等安置房建設。
細致如此,卻又不止于此!
一個個精準的數字,一項項細致的安排。細微之處見“雄心”,細微之處讀懂這座城。
青白江區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定下了這樣一個“小目標”: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主要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從走出會場的人緊湊的步伐中,可以感受到令人期待的未來!
圖/文來源錦觀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