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三峽集團發揮新能源主業優勢,大力推進風電項目實施,促進農村能源結構優化轉型。將風電開發與鄉村振興的時代使命有機結合,探索出一條產業帶動、提升就業、改善環境,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道路。
鄉村振興新動能
黑龍江伊春市一座座白色風電機組矗立在小興安嶺的萬頃林海中,林下一簇簇黑木耳像朵朵盛開的“黑牡丹”,共同述說著“不砍樹也致富”的林業經濟轉型故事。
▲ 伊春風電場
2012年,三峽能源伊春美林、烏伊嶺阿廷河風電場開工建設,裝機容量為10.05萬千瓦,于2015年全部并網發電。新能源產業豐富了伊春市的產業結構,推動著資源型城市的轉型,使當地實施的“生態立市戰略”落到實處,并帶動種植業、森林旅游等林下經濟的繁榮,風電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云南施甸四大山風電場
每年春節期間云南施甸四大山風電場,寬闊的草地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游客們呼朋喚友、扶老攜幼前來。他們說,來這里不僅僅是欣賞美景,更想實地了解風電機組的運轉過程,感受“風”景。
藍花鳳仙花
綠水青山新畫卷
數百年來,我國的牧民逐水草而居、以放牧為生,草原是他們生存的根基,也是精神的寄托。
▲甘肅金昌風電場
三峽能源科學合理規劃布局,精心設計施工方案,避開生態敏感區域。采用“建設+播撒草種”模式讓草原一點點綠起來。
在廣袤的平原上,風電機組與藍天白云、綠草茵茵相伴,構成一幅融匯工業與自然之美的畫卷。
▲吉林白城風電場
我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發展海上風電的潛力巨大。三峽能源堅定不移實施“海上風電引領者”戰略,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在推進項目的同時,大力保護海洋環境,守護一片碧海藍天。
▲江蘇響水海上風電項目
江蘇鹽城有“丹頂鶴的故鄉”之稱,為保護這些珍稀鳥類,三峽能源采取主動措施,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安裝飛禽保護預警系統,為珍禽遷徙保駕護航,努力保護好當地的生物多樣性。
▲廣東陽江全球首臺抗臺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
綠色施工、節能減排、植樹造林、增殖放流……一系列決策和行動,彰顯出三峽能源著力打造環境友好型新能源“美麗工程”,建設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項目的信心與決心。
就業幫扶新希望
“我在項目上學會了電焊技術,工資待遇高,還能照顧家里,不用外出也能掙到錢。”甘肅省清水縣白駝鎮劉坪村村民王育生所說的就是三峽能源清水白駝風電場
▲清水風電項目
白駝風電場于2019年開工建設,在當地采購了約1500多萬元的設備材料,有力帶動著相關產業發展和勞動就業;建設期在當地雇用了300多人,讓村民增收1400萬元,數十人掌握了建筑、焊接等方面的一技之長,走上“以技能促就業、以就業促增收”的致富道路。
截至2021年12月,三峽能源已投產的百余個風電項目遍及內蒙古、新疆、甘肅等25個省份,遍布老、少、邊、窮地區。項目建設及生產運營為所在地創造出大量就業機會,通過提供“家門口”的就業崗位,傳授技能知識,帶來農民致富新途徑,讓未來的生活充滿新希望。
從戈壁荒漠到無垠草原,從崇山峻嶺到東南沿海。壯美山川、沃野千里,三峽能源在千村萬鄉唱響“強村富民”的主旋律。
圖文來源:三峽小微、中國三峽能源、水墨施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