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在“一最兩創、三強三優”戰略目標引領下,中建五局堅持以目標為導向,完善全產業鏈布局,用信息化重塑管理流程,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縱深推進工程總承包管理
2019年,中建五局推出“651行動”實施綱要,成立局工程總承包管理中心、設計管理部;完成建筑業“投資、研發、設計、建造、運營”全產業鏈布局,形成了“、“2+2+N”全專業協同。
在局層面,完善工程總承包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出臺EPC管理“五書一指南”,在設計管理層面,出臺設計管理實施辦法、手冊、指導書、案例匯總。通過以上謀篇,基本形成了一套五局EPC項目運作制度體系和設計管理標準。
▲中建五局承建湖南迄今引進的投資規模最大的臺資項目——岳陽噴墨打印機廠房EPC項目。
根據“651行動”實施綱要,中建五局著力于總承包管理團隊建設,打造“市場營銷、總包管理、設計管理、建造管理、計劃管理、商務管理”六個團隊,并根據工程總承包的管理特點,明確企業EPC業務的分管領導,由工程總承包中心牽頭組織公司各相關職能部門,形成了“網格化大后臺”支撐模式。此外,企業團隊還研發了“項目集成管理信息平臺”,規范EPC項目管理業務流程,形成企業知識庫。
▲中建五局承建大灣區?深投控清溪科技生態城青湖灣科創中心項目,廣東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
踐行“三有科技”理念 持續推進“三大創新”
以組織創新激發活力,提升科技創新的廣度。中建五局所屬二、三級單位依托在建工程,構建以集成創新為主的雙輪驅動科技創新體系。
鼓勵優秀子企業技術中心實體化(如三公司成立創新中心、裝飾公司成立創新研發中心),建立“工程創新研究院+二級單位技術中心”形成的“’1+N’體系創新聯合體”;2021年7月,中建五局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進入運行階段,為深化科技強企發展戰略、提升科研創新能力提供了更高的平臺。
▲中建五局裝配式機電工廠智能化標準模塊—中建奇配品牌
以機制創新激發動力,擴展科技創新的深度。為了打造“技術三創兩支撐”能力,中建五局持續推動項目高質量履約。
2021年,對項目創新成果技術進行總結,形成了241項局級工法,完成裝飾、機電、幕墻《技術質量工藝標準化手冊》三維圖集的發布,自主研發BIM圖形輕量化引擎、中建五局族庫管理平臺,標化管理再出新成果,在技術端有力支撐了市場和現場。
8月,發布科技創新相關激勵制度(《中建五局科學技術獎勵管理辦法》、《中建五局科技成果轉化獎勵管理辦法》),調動廣大研發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加快破解成果轉化缺少利益協同機制等深層次問題。
全面開啟信息化4.0工程
緊跟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創新變革,中建五局一直積極探索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在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中不斷前進。
今年,中建五局全面實施“數字化升級”戰略,正式邁入信息化4.0新征程。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從點、線、面、體多維度,推進數智技術深度應用,建設全產業鏈數字化管控運營平臺,打造數智孿生、數智生產、數智管理、數智生態。
▲信息化4.0工程
2008年,中建五局就率先在全國建筑行業啟動信息化建設,開啟信息化1.0工程。十幾年以來,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中建五局推動了企業標準化、信息化、精細化的深度融合,大力推進輕量化、移動化與可視化管理,實現場景數字化運營,管理模式發生了巨大變革。
數字孿生
實施項目全周期數字孿生管理,自主研發了BIM輕量化引擎,項目物理場景與數字場景信息實時交互,實現自動感知、檢測預警和過程可視化管理。
工程場景數字化
推行物資全過程、分包全過程場景數字化管理,實現內部崗位之間、供應鏈之間的高效協同。所有管理流程均實現在線場景化應用,分包管理更加規范、高效。同時“零星用工”可在線申請、審批,實現日清月結、過程留痕,解決了零星用工管理難的問題。
▲物資管理流程圖
圖文素材來源:中建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