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經濟帶是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沿海大省,河北要實現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必須推進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推進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一個重要抓手就是加快推動港口轉型升級,努力打造一流的現代化港口群。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全省沿海經濟帶建設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加快推動港口轉型升級,調整優化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三大港口功能定位,推動形成現代化環渤海港口群。我省作為沿海省份,有著獨特的港口資源,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三大港口已經成為我省對外開放的門戶,成為物品流通、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但與世界先進港口相比,在港口功能、綜合服務、承載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不小差距。打造現代化港口群,要求我們牢牢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機遇,進一步調整優化港口功能定位,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推動港口轉型升級。
調整優化港口功能定位
調整優化港口功能定位,一是準確把握港口迭代升級規律,順應新一代港口發展趨勢。圍繞支撐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按照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的標準,推動我省港口資源整合、協同布局、集約建設、智慧管理、綠色發展,實現由集疏大港向貿易大港轉變,打造高效協同、智慧高端、綠色環保、疏運通達、港產聯動的現代化環渤海港口群。二是三大港口要合理分工,實現錯位發展。秦皇島港要重點發展集裝箱運輸和郵輪母港,努力建成國際知名旅游港和現代綜合貿易港。唐山港要繼續發揮深水大港優勢,順應港口服務鏈條化和國際化發展要求,積極發展海公鐵多式聯運,提高曹妃甸碼頭煤炭接卸中轉能力,努力建成服務重大國家戰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樞紐港、綜合貿易大港和面向東北亞開放的橋頭堡。黃驊港要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借勢打造雄安新區最便捷出海口,加強深水航道升級改造,積極發展國際航運,努力建成現代化綜合服務港、國際貿易港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
全面提升集疏運體系水平
集疏運體系是港口與廣大腹地相互聯系的通道,是港口賴以發展的重要外部條件。在全球供應鏈重構、海運貨種調整、物流效率和節能環保要求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國際上大型港口的集疏運系統正在向多通路、多方向和多式聯運方向發展。我省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還存在東西向通道建設薄弱、公鐵比例不合理、多式聯運滯后等短板,推動港口功能升級,亟須全面提升集疏運體系水平。
全面提升集疏運體系水平,一是要認真研究我省未來重要運輸貨種的生產和貿易形勢,超前規劃布局適應全省港口功能轉型的集疏運新體系。二是要圍繞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謀劃建設唐山港、秦皇島港北向連接蒙古國和俄羅斯的運輸大通道;按照與鄭州、連云港錯位發展的原則,開辟黃驊港西向連接西亞、東歐非焦點國家和地區的運輸大通道。三是要積極發展集裝箱海鐵聯運和跨境海鐵聯運,超前謀劃重大集疏港干線鐵路、港口和國家干線鐵路網的連接鐵路,有針對性地開展入港鐵路建設。四是要加密省內向海鐵路、公路網,促進重點城市、產業園區、物流園區等與疏港干道的連接,率先在省內建立網絡化、多方式的集疏港交通體系。
積極推進智慧港口建設
當前,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已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世界正在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時代不僅要求物流運輸更精準、更快捷、更多元,而且要求物流服務在線化、數字化、智能化甚至可視化。港口作為現代物流的關鍵節點,無論是順應智慧物流發展潮流,還是提升效率效益,都需向生產智能、管理智慧、服務柔性的智慧型港口轉變。推動港口轉型升級,必須將智慧港口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推進智慧港口建設,一是要增強基礎設施智慧化水平,實現港區環境、交通、設備、設施等方面的互聯互通與智能感知。二是要提升港口智能化管理水平,強化遠程控制、貨物電子標簽、移動智能終端等新技術應用,實現港口運行決策與調度控制的全面智能化。三是要推進港航數據跨界融合,構建全程供應鏈信息數據集成、運營和服務平臺。四是要推動“智檢口岸”建設。建立起高效實用的電子化、智能化監管平臺,強化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動,提高通關查驗效率和便捷化水平。
創新港口合作模式
在全球海運資源加速向大型航運公司集中、班輪聯盟化發展趨勢明顯、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僅靠自身“單打獨斗”難以實現跨越發展,必須在轉型升級中創新模式,加強港口之間的合作。
創新港口合作模式,一是要加強與國內大型港口的合作。開通至天津港、大連港等國內大型港口的外貿內支線,發展轉關、中轉集拼等貿易關系,借力周邊大港拓展國際業務。二是要加強與國際港口的戰略合作。積極與國際航運知名大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港口締結友好港,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常態化的交流合作。三是要建立新型港腹關系。與腹地進出口企業簽訂量價互保合作協議,打造戰略合作聯盟。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物流節點,合作共建“無水港”,探索建立津冀內陸無水港聯管和共享機制。另外,還要探索聯營合作子母港、虛擬無水港建設模式,將海港的設施、功能以及系列配套服務通過電子網絡延伸至內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