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規劃》),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粵港澳規劃》全文共分11章41節,全面布置了粵港澳合作的方方面面。就港口、船舶行業來說,粵港澳相關企業的合作其實由來已久,此次《粵港澳規劃》對相關行業的發展目標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各地區在其中的分工合作和地位也得以更加明確。資本市場對《粵港澳規劃》的出臺予以積極回應,相關地區的港航船企的股價得以大漲。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擁有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和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廣州、深圳等重要港口。
在《粵港澳規劃》的第五章《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第一節《構建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專門有一項“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國際競爭力”提到:“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支持香港發展船舶管理及租賃、船舶融資、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及爭議解決等高端航運服務業,并為內地和澳門企業提供服務。增強廣州、深圳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礎設施服務能力,與香港形成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港口、航運、物流和配套服務體系,增強港口群整體國際競爭力。以沿海主要港口為重點,完善內河航道與疏港鐵路、公路等集疏運網絡。”
可見,在《粵港澳規劃》中,港口發展的方向是以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為主,以深圳港、廣州兩大港為配套。2016年,深圳港以2411萬TEU位居全球第三、香港港以1963萬TEU位居第五位,廣州港以1858萬TEU排在第七位。事實上,廣州港和深圳港是廣東省的兩大核心港口,這兩大核心港口基本控制了廣東省的主要沿海港口。經過近年來的港口整合,目前廣東省的港口基本在廣州港集團和招商局集團麾下,主體日漸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