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點!自1月18日至2月5日,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連跌13天,跌幅超過40%,自年初以來已下跌逾50%,而與去年7月創下的四年高點1747點相比,已經跌去三分之二,創下兩年來新低。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出現單邊快速殺跌,暗示全球經濟活動有放緩趨勢,貿易環境持續惡化。
干散貨商品往往被視作領先經濟指標,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反映著世界幾條主要航線的即期運費變化,Capesize(好望角型)、Panamax(巴拿馬型)、Supramax(靈便型)三種船型權重各占比40%、30%、30%。好望角型船載重量超過10萬噸,主要用于鐵礦石和煤炭等工業物資的長途運輸,巴拿馬型船載重量在6-8萬噸,主要運輸谷物和糖等民生物資,靈便型船載重量在5-6萬噸,主要運輸磷肥、碳酸鉀、水泥等產品。
海運市場的景氣與否和世界經濟的波動密切相關。世界貿易組織(WTO)去年10月便下調了對全球貿易增長的預期,預計2019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增速將放緩至3.7%(前值4%)。WTO首席經濟學家RobertKoopman表示,目前真正的風險在于,貿易摩擦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是否會蔓延到投資和消費者行為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21日下調世界經濟增速預期引發廣泛關注。IMF在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分別下調2019、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0.2和0.1個百分點至3.5%和3.6%。融資環境收緊、貿易不確定性、英國“硬脫歐”等風險等都被IMF認為是經濟下行的觸發因素,這也是IMF三個月內第二次下修全球經濟增速預期。
2018年年中以來,全球主要干散貨航速也出現了持續下行。一般而言,市場景氣時船舶航行速度較高,船東傾向于多運快跑,市場走弱,基于成本考慮船東傾向于控制船舶航速,航速持續下降,表明總體市場趨弱。
專業人士把近期運輸市場價格的看作是全球經濟明顯下滑的反應,大宗商品咨詢公司Commodore Research董事總經理Jeffrey Landsberg表示,全球經濟和干散貨貨運市場正在向大家展示一種非常真實的危機征兆,“一般而言,干散貨費率在每年年初通常會承壓,但近期的降幅是極其罕見的。”
意大利UniCredit首席經濟學家Erik Nielsen表示,歐洲現在很焦慮,貿易摩擦已經嚴重損害了企業的投資意愿。根據裕興銀行的統計數據,全球貿易增速已經降至2.25%,是長期歷史均值的一半。富拓外匯FXTM首席市場策略師HusseinSayed指出,全球經濟放緩、美國與各經濟體間的貿易摩擦及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正在對商業情緒產生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