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府對海運業的整改正在逐漸失去方向。由韓國政府直接操刀整頓的韓進海運公司在去年2月因為缺少1萬億韓國左右的資金而宣告破產。接著,政府不惜投入6萬多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70億元 觀察者網注)稅款挽救現代商船,但結果顯示,政府的這一努力似乎還不足以幫助該公司走上正常經營的軌道。甚至有看法認為,如果政府不繼續為其投入資金,現代商船也會步上韓進海運的后塵。
據韓國《中央日報》11月27日報道,11月26日,《中央日報》獨家入手了Sami會計師事務所的現代商船會計審計報告。報告顯示,該公司最壞可能會在2022年前一直保持營業虧損。沒有政府支持的話,該公司很容易陷入資本蠶食狀態。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該公司已經連續14個季度(3年零6個月)保持虧損。
Sami會計師事務所今年9月制作的這份現代商船審計報告書成了產業銀行決定在2022年前為現代商船提供6.0706萬億韓元支持資金的依據。審計結果預測,現代商船到2022年底最高可能出現6.3723萬億韓元的資金短缺。也就是說,政府決定為其提供6萬億韓元資金援助,剩余短缺部分需要公司自己借錢填補。問題在于,這次審查得出的結論屬于一種樂觀預期,實際政府可能需要投入比6萬億韓元更高的稅款。
Sami會計師事務所在報告中寫道,“報告在進行預測時并未考慮貨主關系網、海外營業網和經營戰略等戰略層面的內容”。也就是說,審計過程并未涉及該公司賺錢的渠道來源。鑒于現代商船在47條航運路線中共有16條路線出現虧損,經營能力頗為令人懷疑,人們不禁質疑審計公司給出的評估結果未免過于樂觀。
韓國政府決定以貸款形式為現代商船提供資金支持,幫助現代商船擴充20艘超大型貨輪。但由于競爭對手也在紛紛擴充超大型貨輪,現代商船僅憑借擴充大型貨輪的戰略無法實現正常經營。政府今年4月發布《重建海運行業的五年規劃》,以韓國出口主導型經濟的特點為由,支持發展承接遠洋航運任務的國籍航運公司。但不少專家認為,按照目前的計劃,現代商船對政府的依存度只會越來越高。
海洋水產開發院專業研究員安永均(音)強調,“應該在企業首先制定高強度自救方案之后,政府再給予適當支持,助其實現正常經營”。產業銀行相關人士表示,“目前還在與相關機構協商,不便談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