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峰會于12月14至15日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行。此次峰會聚焦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以”數字央企智領中國”為主題,致力于打造中央企業數字化政策發布平臺、重大應用成果展示平臺和科技創新實踐交流合作平臺。數字化轉型是企業危中尋機的必然選擇,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央企作為“國家隊”,在助力數字中國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為智慧工程建設添磚加瓦。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見識下央企的數字化成果。
中國鐵建 提升建筑企業安防能力
日前,中國鐵建的兩款數字化轉型應用入選“2021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
項目1:“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建筑施工企業數字化轉型創新應用”項目架構
項目通過綜合運用“云大物移智數鏈”等新技術,以產品建造過程為主線,以生產現場為中心,全方位采集融合各層級、各崗位的企業管控、業務管理和產品建造數據,將生產要素數據化,形成“七位一體”的平臺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該方案的實施將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以及治理體系、管理模式和生產方式變革提供有力支撐。
項目2:“大數據智能安全防護與監測一體化平臺”項目
該平臺是以數據安全使用為目標,圍繞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護,通過智能數據資產管理、精細化安全審計和自適應水印溯源,為企業各類數據提供安全管理、授權與訪問控制、數據脫敏、透明加密、安全審計、水印溯源等安全防護能力,保障數據資產及用戶隱私,促進數據安全治理。
中國能建 打造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
為了保障海上風電的安全發展,中國能建廣東院打造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
▲ 廣東省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
在前瞻洞察海上風電行業發展和數字化智造需求的基礎上,中國能建廣東院提請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批準建設廣東省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2017年11月,國內首個省域級海上風電大數據平臺在中國能建廣東院正式成立。
海上風電“大數據”可以怎么用?
● 數字化工程建設管理:建立海上風電場工程全景三維模型,實時監控出海船舶和人員位置和軌跡。
● 海上風電場基礎結構監測:可評估基礎結構全生命周期情況,提前發現隱患并發出預警。
● 智能運維平臺:可實現運維調度智能決策和運維資源優化配置。
● 安全監管:項目設備信息與海事部門互聯互通,提高海上風電場水域船舶通航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
中交集團 開創自主智造新局面
開創自主智造新局面,本屆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峰會上4項中交一航局成果驚艷亮相峰會。
1、“中交一航局沉管施工自航式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獲評首批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場景。
▲該船集成了10項浮運和安裝智能施工管理系統,實現了沉管的智慧浮運安裝。經過深中通道15節沉管施工的驗證,該裝備及施工成套技術可顯著提高沉管浮運安裝施工工效和施工質量,節約工程建設成本。
2、“中交一航局數字化碾壓企業研發與應用”、“中交一航局地鐵管片廠智慧建造”獲評入庫場景。
▲數字化碾壓企業研發與應用,技術依托公路路基智能碾壓質量管控系統及北斗、IOT等技術,實現了路基斷面任意剖劃、關鍵碾壓數據顯示、歷史數據回看、三維碾壓車輛模型實時聯動等功能,可有效降低數字化成本、保障數據安全和施工質量。
▲地鐵管片廠智慧建造方案,包括智慧管片管理系統和智能收面機器人。智慧管片管理系統由一個中央控制系統等八個子系統組成,以RFID卡和二維碼為信息載體,實現了從原材料進廠到管片出廠全過程數字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3、在以“數字交通,科技強國”為主題的“智慧交通分論壇”上“海底隧道安全運營健康監測系統”作為優秀成果進行發布。
▲海底隧道安全運營健康監測系統可對海底隧道施工期和運營期全生命期結構健康進行監測,可實時監測結構安全狀態,智能預測健康趨勢,提前對隧道通行車輛通行和人員進行預警提醒。系統運用為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等國家超級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促進了國家交通工程綠色健康發展。
本屆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峰會上,發布了中央企業2021年數字化轉型十大趨勢、數字化百大典型場景、數字化十大轉型成果、十大行業數字化白皮書,并啟動了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星航計劃”。
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生態圈的價值創造力,打造領先的數字化創新應用,中央企業奮斗不懈!
圖文來源:國資小新、贏利密碼、中國鐵建、中國能建、中交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