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珠江航務管理局獲悉,交通運輸部發布了《珠江航運“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珠江航運規劃首次正式納入交通運輸部規劃體系,對于在新發展階段開啟加快推進珠江航運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具有里程碑意義。《規劃》明確,珠江航運“十四五”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珠江航運體系初步形成,航道功能、裝備水平、服務品質、保障能力、管理效能顯著提升,總體服務能力滿足交通強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規劃》指出,“十三五”時期,珠江水運圍繞服務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著力補齊短板,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建成西江界首至肇慶3000噸級航道、西伶通道3000噸級航道、磨刀門水道出海航道,貴港航運樞紐二線船閘建成通航。柳江、都柳江、黔江、左江、北江等重要支流航道干支通達條件大幅改善。截至2020年底,珠江水系三級及以上航道里程達到2620公里,比2015年增加1045公里,長洲樞紐船閘貨物通過量達到1.5億噸,基本實現《珠江水運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階段性目標。2020年,珠江水系四省(自治區)完成水路貨運量13.8億噸、珠江水系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8.2億噸,較2015年年均分別增長6.3%、4.6%;其中,珠江水系內河貨運量8.6億噸、珠江水系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7.3億噸,較2015年年均分別增長4.4%和6.0%;珠江水系完成內河客運量819萬人次,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總體規模有所下降。安全應急能力不斷提高,水上交通事故指標明顯下降。“十三五”時期,珠江水系內河運輸船舶年均發生一般等級以上交通事故12件、死亡13人、沉船4艘、直接經濟損失約1118萬元,分別比“十二五”時期下降42.5%、28.4%、54.2%和 23.5%。
圖為西江生態航道
《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珠江水運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精準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著力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珠江航運體系,提升總體服務能力,滿足交通強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規劃》共提出七個方面27項重點任務以及6項重點工程:
一是提高航道發展質量。鞏固西江航運干線主軸作用,完善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提升支流航道等級,提高航道養護水平,加快建設干支銜接、區域成網、江海聯通的高等級航道體系。
二是推動港口轉型升級。優化港口結構,強化內河樞紐港口建設,以資本為紐帶引導港口資源整合,推動港城協調發展,加快建設布局合理、資源集約、區域協同的現代港口體系。
三是提升航運服務水平。推進運力結構調整,優化運輸組織,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拓展水上旅游客運服務,加快建設運力優化、組織高效、銜接融合的航運服務體系。
四是強化安全應急保障。落實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強化水上安全監管、應急救助和支持保障能力建設,加快建設設施完備、響應迅速、保障有力的安全應急體系。
五是促進航運綠色發展。加強船舶污染防治,推進綠色航道和綠色港口建設,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加強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航運領域的轉化應用,加快建設生態示范、節能環保、污染管控的綠色航運體系。
六是加快智能航運建設。推進西江數字航道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航運綜合信息的集成運用,提高設施設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珠江航運的推廣應用力度,加快建設自主感知、信息交互、要素協同的智能航運體系。
七是提升行業管理效能。完善體制機制,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珠江航運發展軟實力,完善配套法規政策標準,加快建設權責清晰、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管理體系。
圖/文來源人民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