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寧波港的擁堵有所緩解,畢竟春節出貨高峰已過去。”2月10日,老趙在電話中說,這是他經歷過的第20個春節海運出貨行情。
老趙是一名資深的海運貨物運輸業務代理人,俗稱“貨代”。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春節外貿海運市場出現了“先揚后抑”的局面,首先是出貨高峰導致港口擁堵,運費居高不下,其次春節期間各地工人放假,隨著出口貨物減少,航運價格出現回落。
但老趙等行業人士預測,“抑”是短暫的,春節后國內進出口貨物仍將恢復過往常態,港口擁堵和海運價格將持續高位運行。
“超艙”與擁堵
春節前一個月,中國各地防疫布控加嚴,外貿出口供應鏈遭受新一輪沖擊,區域性的封鎖措施和大規模核酸篩查工作,再加上春節前各企業的出貨高峰,導致寧波港在內的國內主要外貿港口持續擁堵。
1月27日,寧波梅東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對外發布《告客戶通知書》稱,2021年12月中旬以來,“部分船公司超艙位接貨現象日益嚴重,導致我司重箱堆場嚴重超負荷,部分航線在未開港前在場轉船箱(之前航次甩柜的箱子)及中轉箱已遠超出口艙位,無奈之下,我司與船公司協商,對于嚴重超配接貨的航線,由船公司提供本航次出運的清單,我司嚴格按船公司清單接收進箱”。
談及船公司超艙位接貨,一位航運界人士告訴記者:“比如船公司有2000TEU(標準箱)的運力(艙位),為了在年前多收、多囤一點貨,放了4000TEU甚至6000TEU的艙位給到客戶,當客戶送了6000TEU的貨物到達碼頭時,發現只有2000TEU的貨物可以上船,而其他不能裝船的貨物,就只能堆積在碼頭,于是越超放越積壓,越積壓越超放,最終把碼頭堵得嚴嚴實實。”
超艙情況有多嚴重?以一艘東方邁阿密船舶為例,其運力為8000多TEU,掛靠4個港口,平均每個港口為2000多TEU。但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一艘船期為1月19日的東方邁阿密船舶,在寧波港開港前在場甩柜箱和中轉箱箱量為3900TEU,而出口預報為2200TEU,二者相加一共為6100TEU,幾乎是實際可用艙位的3倍之多(平均每個港口2000多TEU)。
在業界看來,集裝箱超放是船公司的銷售“套路”,與航空公司超賣機票類似,但這也進一步凸顯了虎年春節前運力緊張的態勢。
寧波港的擁堵并非特例,外貿運輸密集的華南港口也是持續擁堵,缺箱、缺柜依舊嚴峻。日前,第一財經記者在華南的部分港口碼頭探訪時看到,各大港區內岸橋林立,集裝箱裝卸頗為繁忙,鹽田港、蛇口港以及廣州港集裝箱重柜出口繁忙。
為了早點出貨,一些企業不得不提早把集裝箱運至港口,等待入港還柜上船,結果許多港口出臺了提還柜限流措施,即每天限定10000個左右的集裝箱入閘進港。鹽田港、廣州港、上海港、寧波港等港口都有此措施。
“當港口出現爆滿之后,拖車司機不得不將重柜運至港口附近的堆場落箱,落箱還得交落箱費,并且價格非常混亂。”一位貨代人士告訴記者。
“我們春節后第一周已經排期50多艘次的外貿班輪。從目前船期和作業箱量走勢來看,可以預見一季度的港口形勢是一路向好的,吞吐量值得期待。”華南一座港口的內部人士透露。
“事實上,每年春節前都是出貨高峰,國內制造業企業放假、大部分拖車司機也想回家過年,歐美國家貨主都想趕在春節前出貨,中國制造工廠開足馬力生產,這就導致港口碼頭持續擁堵。”老趙說。
春節這波出貨高峰,還與國內制造業企業開足馬力生產有關。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國內GDP同比增長4%,中國制造業也在同步增長,2021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
2022年1月份發布的全球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數據顯示,盡管面臨交貨延遲以及新冠疫情等諸多挑戰,2021年第四季度制造業領域依然呈現出非常樂觀的態勢。2021年12月,中國制造行業PMI指數有所增長,已經連續兩個月突破50.3。而隨著春節假期的到來,中國經濟仍舊顯現出擴張模式。
春節航運市場也讓拖車司機難招。第一財經記者在一個華南港口“拖車司機交流群”內看到,春節期間不斷有“高價現金找一輛現車卸貨”的信息。
供需緊張仍將持續
在春節前持續密集的出貨之后,國內港口和海運在春節期間將迎來短暫的平緩和回落。
春節前,老趙就根據經驗判斷,“春節之后的第一周、第二周的價格應該有所回落”。現實情況確實如他所料,運費出現了下降。
據老趙介紹,目前訂艙并不困難,以美森40英尺柜為例,從上海到美國洛杉磯的運費由高位3萬美元,回落至1.7萬美元。“春節期間工廠放假,工人以及拖車司機都回家過年,沒有更多的貨物可以出口,但是班輪公司的船舶依舊要停靠中國的各大港口,自然運費價格有所回落。”
雖然近期價格回落,但根據老趙的經驗,兩周之后,隨著國內制造業工廠的生產以及出口量的上升,運費價格將出現反彈。他預計,價格會回升至3萬美元左右,這與去年的行情相當。
按照往年數據,一個40英尺集裝箱從中國到美國海運價格一般是1000~2000美元。2021年5月以來,中國到美國的集裝箱運價持續攀升,到2021年8月已突破3萬美元/40英尺集裝箱,漲幅達十幾倍,此后持續維持在高位。
價格下不來,自然與供需失衡有關,從供需關系,可以大致預判春節之后乃至全年的航運行情。
在華南港口一位高層人士看來,2021年全球有效運力損失約30%,預測2022年損失率為10%~20%,對應運力在350萬TEU左右,2022年預計交付新船169艘,運力僅增長106.2萬TEU,同比增幅3.5%,而預估海運需求將增長5.9%。近年來,為了有效應對運力,船公司正在加緊建造新船,但短期內難以交付使用。比如,航運巨頭馬士基就訂造了不少新船。
該港口高層人士預計,2022年全球運力緊張的態勢依然難以緩解,擁堵持續,海運費短時間內難以回到疫情前的常態化水平,“2022年供求關系難以轉變,預計供求壓力將于2023、2024年開始緩解”。
馬士基則表示,由于中國農歷春節前夕需求高漲,艙位一直相當緊張,但預計需求水平很快會恢復正常。它同時預測,全球經濟持續擴張的大環境下,2022年全球的集裝箱貨運量仍會持續增長,“遺憾的是,貨物擁堵、船期準班率和運力限制等問題依然阻礙著物流供應鏈的順暢運行,短期內暫時也沒有其他更行之有效的解決妙招”。
圖文來源第一財經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