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福廈高鐵莆田站施工現場,隨著2組500米長鋼軌平穩鋪設在無砟軌道板上,標志著中國首條跨海高鐵——福(州)廈(門)高鐵開始鋪軌,項目建設全面進入線上施工階段。
▲ 福廈高鐵開始鋪軌
福廈高鐵是國內首條跨海高鐵,也是福建省速度等級最高的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正線全長277.42公里,全線設福州南、福清西、莆田、泉港、泉州東、泉州南、廈門北、漳州8座客站。
福廈高鐵全線共有85座橋梁、33座隧道,先后跨越湄洲灣、泉州灣、安海灣等3個海灣,施工難度極高。其中,在泉州灣跨海大橋的科技攻關過程中,參建企業形成了80余項成果,獲得了50余項國家專利;中國自主研發的千噸級運架一體機“昆侖號”,也首次在福廈高鐵湄洲灣跨海大橋建設中亮相。
▲福廈高鐵長軌首鋪現場
中鐵十一局新建福廈鐵路項目負責人張曉峰表示,傳統的高鐵鋼軌鋪設,大多采用單線鋪軌的方式,即當第一條鐵路線鋪設完畢后,鋪軌車要調頭回到車站,再次調車作業對鄰線進行鋪軌。此次新福廈高鐵采用的本鄰兩線長軌鋪設機組鋪設9公里鋼軌只需要6個小時,鋪軌作業效率提了將近一倍,大幅降低了一線作業人員的數量和勞動強度,有利于安全施工。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鋪軌交叉施工多、運輸距離長等問題,中鐵十一局還對目前國內鐵路工程線使用的調度系統,進行了智能升級,把無線網絡傳輸、定位導航等集成到調度系統中,實現了通訊定位、道岔開向自動監測與預警、車站定位、調度命令智能篩選等,對長軌裝卸和車行軌跡進行實時監測,為長鋼軌運輸及施工安全“加碼”。
▲ 作業人員為福廈高鐵首鋪做準備工作
海峽(福建)交通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工程師段國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福廈高鐵建成通車后,福州、廈門將實現“一小時生活圈”,廈門、漳州、泉州等地形成“半小時交通圈”,東南沿海城市群將串聯起一條“黃金旅游帶”,廈門到北京的鐵路最快旅行時間將由現在的11個多小時縮短至9小時左右。
福建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戴永務教授認為,福廈高鐵的建成將進一步完善東南沿海快速鐵路網絡,推動福建與長三角、大灣區城市群間的互聯互通,為福州、廈漳泉兩大城市區的加速崛起、促進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內容來源:中新網、莆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