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通訊員王學洲、包海濱、張明)3月22日,在武漢新港海關監管下,“力洲國運輪”抵達陽邏國際港水鐵聯運二期碼頭,順利完成集裝箱吊裝作業,130噸鋼材、食品等貨物隨后從這里出口海外。這是陽邏國際港水鐵聯運二期項目開港以來靠泊的首艘外貿船舶,標志著碼頭正式開啟外貿業務。
據悉,陽邏國際港水鐵聯運二期項目是集碼頭、物流倉庫、堆場、水鐵聯運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多式聯運物流集疏運樞紐,也是湖北首個達成“港站同場、運輸同場、信息同場”運營模式的水路運輸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是湖北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下對外開放“新沿海”的重要舉措。
武漢新港海關副關長倪瀾濤介紹,為全力推動項目建設,海關積極提供政策指導和業務支持,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建設驗收、海關監管設備部署、碼頭運輸作業資質等方面開展工作,同時創新監管舉措,確保通關順暢。目前,水鐵聯運二期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注冊登記已完成,內外貿同船運輸資質審批已通過,輻射探測等海關監管設備陸續完善到位,有力保障了外貿業務順利開展。
隨著首艘外貿船舶作業的完成,陽邏國際港水鐵聯運二期項目大步邁入“外貿時代”。“開啟外貿業務對項目來說意義重大,標志著碼頭服務能力全面提檔升級。在海關支持下,我們將進一步發揮碼頭在公路、鐵路和水路運輸網絡的優勢,提供高質量水鐵聯運服務,助力湖北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真正實現‘支點長江 港通全球’。” 武漢中遠海運港口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邱金城說。
圖/文來源湖北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